当前位置:十佳情感网 > 情感句子 >

闲情记趣文言文翻译及注释(闲情记趣的文言文)

近期很多网友提问:闲情记趣文言文翻译及注释(闲情记趣的文言文),小编整理了相关方面的答案,给大家做一个参考,

【温馨提示】本文共有10458个字,预计阅读完需要27分钟, 内容均可免费复制哦!


目录:

初中八年级语文趣味古文填空《闲情记趣》沈复 〔清代〕

初中语文古文部分要求会背会写,通过填写古文句子,很快地掌握句型。


闲情记趣


沈复 〔清代〕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此皆幼时闲情也。


初中文言文考点:词性活用

1、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奔:动词作名词,飞奔的马,即快马)《三峡》


2、 夏蚊成雷(雷:名词作动词,指像雷响)《闲情记趣》


3、 神定,捉虾蟆,鞭数十(名词作动词,抽打)《闲情记趣


4、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骑:动词作名词,指骑马的人。这里指骑马的侦察兵)《使至塞上》


5、 造饮辄尽,期在必醉(尽:形容词作动词,指尽兴)《五柳先生传》


6、 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义:名词作动词,意为坚持合宜的道德、情理。)《公输》


7、 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矣。(怪:形容词作动词,意为以……为怪)《陈涉世家》


8、 将军身被坚执锐,……功宜为王。(功:名词作动词,意为论功劳)《陈涉世家》


9、 策之不以其道(策:名词作动词,用鞭打)《马说》


10、散入珠帘湿罗幕(湿:形容词动用,渗湿或沾湿。)《白雪歌送武断官归京》


11、望西山,始指异之(异:形容词动用,认为……奇异)《始得西山宴游记》


12、攀援而登,箕踞而遨(箕:名词作状语,像簸箕一样)《始得西山宴游记》


13、萦青缭白,外与天际(青:形容词作名词,青山)《始得西山宴游记》


14、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翼:名词作状语,像翅膀一样《醉翁亭记》


15、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名:名词动用,命名,给……取名)《醉翁亭记》


16、饮少辄醉……故自号曰醉翁也(号:名词动用,取别号)《醉翁亭记》


17、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酿:名词动用,用酿泉水)《醉翁亭记》


18、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名词动用,宴请宾客)《醉翁亭记》


19、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域:名词动用,限制)《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0、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苦、劳、饿、空乏、拂乱:使动用法,使……苦、劳、饿、空乏、拂乱)《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1、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饷:名词动用,送食物)《观刈麦》


22、宜枉驾顾之(驾:动词作名词,指车、马)《隆中对》


23、于是与亮情好日密(日:名词作状语,一天天。)《隆中对》


24、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鼓:名词作动词,击鼓)《曹刿论战》


25、太尉以才略冠天下。(冠:名词作动词,为第一)《上枢密韩太尉书》


26、太尉苟以为可教而辱教之,又幸矣。(辱:意动用法,“以……为辱)《上枢密韩太尉书》


27、且人之学也,不志其大,虽多何为?(志:名词作动词,立志)《上枢密韩太尉书》


高考作文,文言文版《闲情记趣》

文/沐小弃


忆髫年时,母爱花,夏有栀子秋有桂,不喜盆不自栽,货于市者,三五七枝,插瓶置床头。晨时醒来,张目对花,金粟淡淡香,入目浅浅艳。丱岁不识花,却在花中醉。



年方金钗,学堂撕书裂画以乐,散学掐叶摧花为趣,整日弄鬼掉猴,母甚为忧,拘于家中。初时,心猿不定意马四驰,望窗而叹。渐渐闲静,以书为趣,杂之居多。


入情笑与字并,声与泣偕,愈喜读书,而阅之忘倦,求解其意,笔录叩问,愈发成嗜。时仿效,行文为乐,也算逸趣。时静坐,千载神游,无幽深远近,思,庖牺氏画卦,以垂宪象,神农氏结绳,相考以治,史皇氏造字,文墨始炳。遂感叹,上古圣贤之绩,字成而心生,心生而辞发,吾方得书之乐也。



豆蔻年华,独居长安。每逢金秋,月至圆,湿气凝白露,风凄凄树寒寒,遥望天上月,情随景变,沉郁顿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子美一言道尽,圆月遐想,思乡更甚。忆故乡,最忆金粟香,长安道,百里难寻桂。


情之所寄,不得已游于书,寻前人咏桂子,醉吟居多,唯喜婉丽易安:“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桂子之风韵,自是花中第一流;易安之文采,亦是妇中第一人。奈何枯荣有数,隆替无常。难以思量,只叹,月宫黄,人间淡染,广寒香,尘世浅芬,离骚未录,灵均可遗恨?



时渐冉,营营碌碌,花信蹉跎光阴失,汲汲富贵所为何?余所居之室,可观苍古城墙,街坊旧宅,望之苍凉,日久,心生抑郁。友劝:想寒得暖,想饥得饱,想乐得乐。遂每日静坐思乐,多为幼时,亦多为书文,静久愈妙,颇感其乐。


闲来登山临水,凝神疑视,观日月如璧云舒霞卷,山川焕绮草木贲华,赠之以情,酬之以兴,文随情生,笔从心动,豁然开朗。偶有闹处寻欢,或茶,或酒,约几密友,或肉,或菜,一锅煮尽,或名,或利,无虑皆忘。逍遥以针劳,谈笑以药倦,彦和不欺吾。姻缘一事,借民国碧城言:东西不成,机缘有失,唯文学自娱,怡然自乐。



而立之年,渐也所悟:黄金垒,白银杯,珠玉侧,吾自有茶,不必羡那琼浆液!南柯梦,罗浮梦,黄粱梦,吾自有乐,何必慕那青冥姿!


沈复:《浮生六记》之闲情记趣,亲近自然,趣味生活家

除却登山游湖赏月看花,生活实在乐趣多多呀。


孩童时我观察蚊子,把它们想作鹤群在空中起舞,以烟雾驱蚊,蚊子飞翔鸣动似鹤唳云端,以虫草为树林,把虫蚁当野兽,视土砾为丘壑,神游其中。


年纪稍长后我爱养花,曾养过一盆上好的春兰,不料花叶繁茂时突然枯萎,后来才知是有人嫉妒,故意用开水将花烫死,从此我再不种兰花了。芸怜惜花叶不肯放开修剪,我家的盆景杜鹃难以长成好树。我不喜将菊花作盆景,而大好摘菊来插瓶,菊花插瓶的讲究多着呢。而盆景剪裁,叠石成山,这其中的大小,虚实,藏漏,深浅,学问也大着呢。我曾以白黄芽菜心和黑木炭做黑白分明状,以点缀水仙花。也在木炭上培植过绿茸茸的细菖蒲,将其随意移植到盆或碗中,还用母鸡捂过的莲子养过可爱的小莲花,花开如酒杯大小,叶子如碗口。


叠石盆栽,弄花焚香,芸都有机敏创意的心思,一次她竟想到用针刺死虫子,用细丝扣着虫脖子,系在花草之间,把瓶花点缀地栩栩如生!我和芸寄居在乡下朋友家时,芸教人做“活花屏”,也甚是巧妙。


我和芸曾寄居朋友家的萧爽楼一年半,庭院里有一株木樨树,清香撩动人心,芸经常弄些惠而不费的小菜,朋友们来此各自凑个份子钱,大家叙谈一整天。朋友中有分别擅画人物,山水,花卉三人拿了画具来我家作画,我便向他们学习,还有诸位君子前来相聚,品诗作画,朋友们如梁上的燕子,自来自去,络绎不绝。漫漫长夏,我们就考量起对诗来。每次诗会凑八个人,每人各带二百铜钱。第一次先拈阄,谁得了第一,就是主考,拈到第二的人负责誊录,余下的人就是举子考生六人了,根据评定的诗文优劣作赏罚,每次主考可积下一千文钱,作下次请酒的资金。一晚聚会时,一位画家朋友见月色颇佳,兰花影映上了粉墙,便取了素纸,铺在墙上,就着映墙的兰影,或浓或淡,随形设墨。虽不成图画,然花叶萧疏,也有月下的趣味,芸视此画如珍宝。


菜花黄时,对花喝热酒吃热食才算痛快,但恼于附近无酒家。芸见那市井中卖馄饨的,担子中锅炉灶齐备,便出主意赏花那日雇个馄饨担子同去。芸在家中替我们调制好精美小菜和美酒,放进食盒,并建议带一砂罐烹茶。那日赏花,配上热茶热酒热菜,大家坐在柳树荫下,看来往青衫红袖,黄金美景,沉醉开怀。


贫寒之士,宜俭省而雅洁。芸为我备了一个梅花盒,白瓷深碟,中间一只周围五只,小菜入碟如入花瓣。我的小帽领袜都是芸自己织作的,衣服颜色多暗淡耐脏,破了便移东补西。萧爽楼中暗淡,我们便用白纸糊了墙壁,就亮了,外头没有栏杆,便自制了竹帘,能装饰又不费钱。夏日芸把放入荷花芯的茶叶,烹了雨水来泡茶,香韵绵绵。


曾经我们的生活就是这般有趣有味,有花石有诗酒,可惜如今朋友们早已风流云散,而芸也玉碎香埋!


《浮生六记》原文为文言文,后张佳玮译为白话文。微信读书app上搜索《浮生六记》,可免费阅读其原文与译文。以下是闲情记趣译文节选。


我回忆童稚时候,能够睁大眼睛看太阳,明察秋毫。纤小的东西,我也必得去细细观察其纹理,所以时不时能得些意外趣味。夏天蚊子嗡嗡声如雷,我就把它们想象成鹤群在空中起舞。心意所向,就觉得看上去,蚊子真成了鹤啦;便这么昂头看着蚊子们,脖子都僵了。又想了法子,把蚊子留在蚊帐里,慢慢拿烟喷它们,让蚊子们冲过烟雾飞翔鸣动,就当作是白鹤青云来看,果然就像是鹤唳云端,于是我心情怡然,拍手称快。


吃完饭后,我们一起出发,带着席子垫子,一起到了南园。拣择了柳树荫下,团团围坐。先把茶烹起来,饮完茶,再暖酒热菜肴来饮食。当时风和日丽,遍地黄金,青衫红袖在路上来往,蝶蜂乱飞,让人不饮都要醉了。酒肴都烫热温熟,大家坐在地上放怀大嚼。挑担子的鲍先生挺不俗气的,便拉了他来,一起饮酒。游人见了我们,无不啧啧称羡,赞我们想法奇妙。酒食用罢,杯盘狼藉,大家各自都陶醉了,有的坐,有的躺,有的唱歌,有的长啸。


贫寒之士,从起居饮食到衣服器皿再到房舍,都适宜俭省而雅洁。俭省的法子叫作“就事论事”。我爱喝点儿小酒,不喜欢布置太多菜。芸便为我置备了一个梅花盒:拿二寸白瓷深碟六只,中间放一只,外头放五只,用灰色漆过一遍,形状摆放犹如梅花,底盖都起了凹楞,盖上有柄,形如花蒂。把这盒子放在案头,如同一朵墨梅覆在桌上。打开盏看看,就如把菜装在花瓣里似的:一盒六种颜色,二三知己聚会喝酒时,可以随意从碟子里取来吃,吃完了再添。


书话|浮生六记版本比较

上学时曾学过《浮生六记》,不过课本上只是《卷二闲情记趣》的一部分,后来找了原文才知道学校教的是“删减净化版”,于是就对这本书来了兴趣,尤其是沈复和芸娘琴瑟和鸣的爱情故事曾经多次打动过我。


沈复生活在清朝,大概是乾嘉道光年间,在那个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年代,他却没有考取过丝毫功名,毕生就是到处转转,偶尔赚点小钱,是一个没什么社会地位的人,虽然有点才气,但对外他没有任何成就,对内他甚至保不了妻儿周全,甚至还曾经沾沾自喜地炫耀自己在外嫖娼的经历……


可以这的一个人,他的文字却又有种难得的美感,让人不能割舍。


所以,我对这个人的爱恨情愁交缠在心头,一言难尽。


抱着这种对沈复的“剖析”,也是对《浮生六记》的喜爱,我也跟风买过多个版本的《浮生六记》,今天闲来无事,便把市面上卖的比较好,或者说有特色的浮生六记拿来比一下。


版本说明


本次特地选了三个版本的《浮生六记》,分别是:


天津人民出版社《浮生六记》,译者张佳玮


浙江文艺出版社《浮生六记》,译者周公度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浮生六记》,译者关熙潮



译者介绍


三个版本的


张佳玮,知乎大V,第四届新概念作文比赛获得二等奖,现在在法国留学。


周公度,诗人、随笔作家。曾主编《诗选刊》杂志多年,《佛学》月刊杂志主编。


关熙潮,作家,《中国成语大会第二季》总决赛八强选手。


封面对比


审美这个东西各花入各眼,每个人有自己的喜好,这三本书也各有风格,摆在一起,特点鲜明,各有特色。


张佳玮版本的《浮生六记》书封较为朴素,大片留白,看起来十分素雅。



周公度版本的《浮生六记》看起来恢弘大气,封面用了硬壳纸,看着很厚的一本。



关熙潮版本的《浮生六记》看着……怎么说呢,封面的镭射反光在灯光下看着十分奢华,而且封面颜色又很跳,跟其它两版比起来,完全不是一个风格,并且封面配着沧浪亭的一角照片,小荷才露尖尖角的感觉,设计的很艳丽。



内文排版


既然是本公版书,三家难免会在内容上动点小心思,做出点区别


张佳玮版本的《浮生六记》比较朴素,只是在张佳玮的白话译文和文言原文中做了区别,白话文为黑色,而原文为蓝色,这种蓝有点亮,像复写纸的颜色。



前面提到了周公度的《浮生六记》很厚,这个厚在于不光是封面,而且内文也很厚,《浮生六记》原文不过四万余字,而这个版本竟做到了厚厚的322页,原因是在文言原文的部分,都做了详细的注释,不可谓不用心。


关熙潮版本的脚注多在白话文中,并没有太多,不过书中附了很多全彩的苏州园林景色和沈复故居的照片,并且每章都附带了音视频内容,扫码可以听到音频和《浮生六记》的制作纪录片,形式上很丰富,比较新颖。



原文底本


张佳玮版本《浮生六记》选开明书店民国本为底本。


周公度版本《浮生六记》选为民国十三年霜枫社版。


关熙潮版本《浮生六记》并未提及版本,但看似参考的是林语堂先生的版本。


需要提一下的是,《浮生六记》说是“六记”,但是在流传的过程中六记只剩下了《卷一闺房记乐》《卷二 闲情记趣》《卷三 坎坷记愁》《卷四 浪游记快》这四记,而《卷五 中山记历》和《卷六 养生记道》这两记则早已遗失,后来市场上流传的所谓“足本六记”的后两记均被考证是后人伪作。


既是伪作,张佳玮和关熙潮版本的《浮生六记》中后两记就都写的是“佚”,并没有在书中收录。


可是,而周公度版本的《浮生六记》却加入了已被证明是伪作的《中山记历》和《养生记道》,至于原因,周公度在书序文中解释说:“《卷五 中山记历》与《卷六 养生记道》两章,一章记琉球风物,几乎全文抄袭李鼎元的《使琉球记》,笔风生硬,乃官样纪事;一章记养生,多引摘自曾国藩的《求阙斋日记类钞》与张英的《聪训斋语》,文章连接处多显粗鄙……不过琉球一章毕竟提供了一种认识琉球风物的本事,养生篇虽多有互相抵牾之处,也时见会心妙语。所以,此版一并收录。”


在我看来这个理由不太成立,既然已经证明是伪作了,而且连周公度自己都觉得“全文抄袭”、“笔风生硬”、“多显粗鄙”……那么从还原沈复笔触的角度去看,这两记就不太合适强加进去。


翻译区别


做为今译本,翻译当为最终看点,但文本上的东西,没有一个标准,只是从个人喜好上来讲,看看个别文言翻译的是否到位,是否信达雅。


张佳玮版本《浮生六记》讲究的是“白话”,通篇读下来就仿佛在看当代的流行故事,很直白顺畅,但个人觉得有点“直白过头了”,例如,《卷二闲情记趣》这一节,原文“至剪裁盆树,先取根露鸡爪者,左右剪成三节,然后起枝”这一句中的“至剪裁盆树”,张佳玮直接翻译成了“至于剪裁盆景这活儿”……“这活儿”三个字未免显得有点粗鄙,毕竟沈复也是一堂堂的清高文人,不太会用“这活儿”这样的词汇吧。


不过,这种过于直白的翻译往往也会凭添一些“萌感”,例如在《卷四 浪游记快》中,沈复在华山误吃了涩柿子,原文写“煮一沸,始去其涩,余不知也”,张佳玮直接就把“余不知也”翻译成了“我不知道啊”,读起来凭添了一丝萌感。


此外,张佳玮版本《浮生六记》文中为了加强语气多次出现“?!”、“!!”这样的多标点,虽然不影响阅读,但看起来总觉得过于粗鄙,丧失掉了沈复原来的文本美感,不够我们之前说的“信达雅”。


相比起来,周公度版本《浮生六记》就含蓄的多了,由于诗人出身,周公度版本的浮生六记更多的提现出了“文字之美”,主要集中在《卷二 闲情记趣》和《卷四 浪游记快》中,在园林和景致描写时,周公度文本的美感可见一斑,毕竟这个版本的宣传语也是“一个诗人献给你的《浮生六记》”。


但说起来,沈复本身并不是一个诗人,《浮生六记》中也没有诗歌创作的元素,但好在周公度深厚的文学素养,文字清新亮丽,读着像是在读诗,倒也别有一番风味。


关熙潮版本的《浮生六记》则恰好介于二者之间,文中并没有过多卖弄风雅的词汇,就是老老实实翻译,规规矩矩叙事,虽然没有周公度的文本流光溢彩的美感,但好在文本老道,翻译的恰到好处。



例如,在《卷三坎坷记愁》中沈复去靖江借钱,书中原文是“申刻抵靖”,“申刻”一般指“下午 3 点到下午5点”,于是,张佳玮版本的《浮生六记》就直接翻译成“大概下午四点,才算到打了靖江”。


“大概下午四点”这种翻译虽然没什么问题,大家都懂,但就让人感觉过于直白——毕竟古代没有“几点钟”这种概念,用“大概下午四点”未免让人读起来有点穿越。


而周公度则将“申刻抵靖”翻译成了“申时午后,抵达靖江”,可谓忠于原文,而且这种四字词组,读起来很有节奏,有古文的韵律美感。可问题是,如果读者不了解古代时辰,那就算读白话文,遇到“申时午后”,也难免会诧异说“这是什么时间”吧。


而关熙潮则直接将“申刻抵靖”翻译为“傍晚以前,终于抵达靖江”——不直接提几点钟,也不说时刻,只是讲“傍晚以前”,既点明了时间,又保留了阅读的美感,还能让读者从“傍晚”二字还原“日落黄昏,落魄萧条”的场景,很有画面感,这种翻译的“克制”,很难得。


总 结


《浮生六记》自光绪四年(1878年)首次刊印,到现在两百多年了,已有近百个版本,每个版本都有细微区别,读起来也是各有风味,这个比对也只是比较主观的将观点罗列,并没有“评判优劣”的意图。


自从汪涵在某个节目上推荐过《浮生六记》之后,这本书的热度更是有增无减,每年世面上都会冒出几个所谓“全译本”的《浮生六记》,书商们都想做出自己的特色,往后的每年都可能会有新的浮生六记出来,这所以这个版本对比也只是一种陈列,希望能够帮到你选择出你喜欢的那一个版本。


其实,《浮生六记》的文言文版本也并没有特别难懂,如果看原文,其实更能领会书中的精髓,可逐字逐句地看古文、看注解,这并不符合当今速读时代的阅读习惯,所以全译本的存在,就显得很有必要了。


对于读者来说,同样的一本书读过几遍,每次都会有不同的认识。


而同样的公版书,看不同


古语有云:"今有璞玉于此,虽万镒,必使玉人雕琢之”,而如果说原版《浮生六记》是一块璞玉的话,那么今天,每个


文:澈言


买你买不到的书


旧时风物旧时书 尽在孔夫子旧书网


上学时曾学过《浮生六记》,不过课本上只是《卷二闲情记趣》的一部分,后来找了原文才知道学校教的是“删减净化版”,于是就对这本书来了兴趣,尤其是沈复和芸娘琴瑟和鸣的爱情故事曾经多次打动过我。


沈复生活在清朝,大概是乾嘉道光年间,在那个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年代,他却没有考取过丝毫功名,毕生就是到处转转,偶尔赚点小钱,是一个没什么社会地位的人,虽然有点才气,但对外他没有任何成就,对内他甚至保不了妻儿周全,甚至还曾经沾沾自喜地炫耀自己在外嫖娼的经历……


可以这的一个人,他的文字却又有种难得的美感,让人不能割舍。


所以,我对这个人的爱恨情愁交缠在心头,一言难尽。


抱着这种对沈复的“剖析”,也是对《浮生六记》的喜爱,我也跟风买过多个版本的《浮生六记》,今天闲来无事,便把市面上卖的比较好,或者说有特色的浮生六记拿来比一下。


版本说明


本次特地选了三个版本的《浮生六记》,分别是:


天津人民出版社《浮生六记》,译者张佳玮


浙江文艺出版社《浮生六记》,译者周公度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浮生六记》,译者关熙潮



译者介绍


三个版本的


张佳玮,知乎大V,第四届新概念作文比赛获得二等奖,现在在法国留学。


周公度,诗人、随笔作家。曾主编《诗选刊》杂志多年,《佛学》月刊杂志主编。


关熙潮,作家,《中国成语大会第二季》总决赛八强选手。


封面对比


审美这个东西各花入各眼,每个人有自己的喜好,这三本书也各有风格,摆在一起,特点鲜明,各有特色。


张佳玮版本的《浮生六记》书封较为朴素,大片留白,看起来十分素雅。



周公度版本的《浮生六记》看起来恢弘大气,封面用了硬壳纸,看着很厚的一本。



关熙潮版本的《浮生六记》看着……怎么说呢,封面的镭射反光在灯光下看着十分奢华,而且封面颜色又很跳,跟其它两版比起来,完全不是一个风格,并且封面配着沧浪亭的一角照片,小荷才露尖尖角的感觉,设计的很艳丽。



内文排版


既然是本公版书,三家难免会在内容上动点小心思,做出点区别


张佳玮版本的《浮生六记》比较朴素,只是在张佳玮的白话译文和文言原文中做了区别,白话文为黑色,而原文为蓝色,这种蓝有点亮,像复写纸的颜色。



前面提到了周公度的《浮生六记》很厚,这个厚在于不光是封面,而且内文也很厚,《浮生六记》原文不过四万余字,而这个版本竟做到了厚厚的322页,原因是在文言原文的部分,都做了详细的注释,不可谓不用心。


关熙潮版本的脚注多在白话文中,并没有太多,不过书中附了很多全彩的苏州园林景色和沈复故居的照片,并且每章都附带了音视频内容,扫码可以听到音频和《浮生六记》的制作纪录片,形式上很丰富,比较新颖。



原文底本


张佳玮版本《浮生六记》选开明书店民国本为底本。


周公度版本《浮生六记》选为民国十三年霜枫社版。


关熙潮版本《浮生六记》并未提及版本,但看似参考的是林语堂先生的版本。


需要提一下的是,《浮生六记》说是“六记”,但是在流传的过程中六记只剩下了《卷一闺房记乐》《卷二 闲情记趣》《卷三 坎坷记愁》《卷四 浪游记快》这四记,而《卷五 中山记历》和《卷六 养生记道》这两记则早已遗失,后来市场上流传的所谓“足本六记”的后两记均被考证是后人伪作。


既是伪作,张佳玮和关熙潮版本的《浮生六记》中后两记就都写的是“佚”,并没有在书中收录。


可是,而周公度版本的《浮生六记》却加入了已被证明是伪作的《中山记历》和《养生记道》,至于原因,周公度在书序文中解释说:“《卷五 中山记历》与《卷六 养生记道》两章,一章记琉球风物,几乎全文抄袭李鼎元的《使琉球记》,笔风生硬,乃官样纪事;一章记养生,多引摘自曾国藩的《求阙斋日记类钞》与张英的《聪训斋语》,文章连接处多显粗鄙……不过琉球一章毕竟提供了一种认识琉球风物的本事,养生篇虽多有互相抵牾之处,也时见会心妙语。所以,此版一并收录。”


在我看来这个理由不太成立,既然已经证明是伪作了,而且连周公度自己都觉得“全文抄袭”、“笔风生硬”、“多显粗鄙”……那么从还原沈复笔触的角度去看,这两记就不太合适强加进去。


翻译区别


做为今译本,翻译当为最终看点,但文本上的东西,没有一个标准,只是从个人喜好上来讲,看看个别文言翻译的是否到位,是否信达雅。


张佳玮版本《浮生六记》讲究的是“白话”,通篇读下来就仿佛在看当代的流行故事,很直白顺畅,但个人觉得有点“直白过头了”,例如,《卷二闲情记趣》这一节,原文“至剪裁盆树,先取根露鸡爪者,左右剪成三节,然后起枝”这一句中的“至剪裁盆树”,张佳玮直接翻译成了“至于剪裁盆景这活儿”……“这活儿”三个字未免显得有点粗鄙,毕竟沈复也是一堂堂的清高文人,不太会用“这活儿”这样的词汇吧。


不过,这种过于直白的翻译往往也会凭添一些“萌感”,例如在《卷四 浪游记快》中,沈复在华山误吃了涩柿子,原文写“煮一沸,始去其涩,余不知也”,张佳玮直接就把“余不知也”翻译成了“我不知道啊”,读起来凭添了一丝萌感。


此外,张佳玮版本《浮生六记》文中为了加强语气多次出现“?!”、“!!”这样的多标点,虽然不影响阅读,但看起来总觉得过于粗鄙,丧失掉了沈复原来的文本美感,不够我们之前说的“信达雅”。


相比起来,周公度版本《浮生六记》就含蓄的多了,由于诗人出身,周公度版本的浮生六记更多的提现出了“文字之美”,主要集中在《卷二 闲情记趣》和《卷四 浪游记快》中,在园林和景致描写时,周公度文本的美感可见一斑,毕竟这个版本的宣传语也是“一个诗人献给你的《浮生六记》”。


但说起来,沈复本身并不是一个诗人,《浮生六记》中也没有诗歌创作的元素,但好在周公度深厚的文学素养,文字清新亮丽,读着像是在读诗,倒也别有一番风味。


关熙潮版本的《浮生六记》则恰好介于二者之间,文中并没有过多卖弄风雅的词汇,就是老老实实翻译,规规矩矩叙事,虽然没有周公度的文本流光溢彩的美感,但好在文本老道,翻译的恰到好处。



例如,在《卷三坎坷记愁》中沈复去靖江借钱,书中原文是“申刻抵靖”,“申刻”一般指“下午 3 点到下午5点”,于是,张佳玮版本的《浮生六记》就直接翻译成“大概下午四点,才算到打了靖江”。


“大概下午四点”这种翻译虽然没什么问题,大家都懂,但就让人感觉过于直白——毕竟古代没有“几点钟”这种概念,用“大概下午四点”未免让人读起来有点穿越。


而周公度则将“申刻抵靖”翻译成了“申时午后,抵达靖江”,可谓忠于原文,而且这种四字词组,读起来很有节奏,有古文的韵律美感。可问题是,如果读者不了解古代时辰,那就算读白话文,遇到“申时午后”,也难免会诧异说“这是什么时间”吧。


而关熙潮则直接将“申刻抵靖”翻译为“傍晚以前,终于抵达靖江”——不直接提几点钟,也不说时刻,只是讲“傍晚以前”,既点明了时间,又保留了阅读的美感,还能让读者从“傍晚”二字还原“日落黄昏,落魄萧条”的场景,很有画面感,这种翻译的“克制”,很难得。


总 结


《浮生六记》自光绪四年(1878年)首次刊印,到现在两百多年了,已有近百个版本,每个版本都有细微区别,读起来也是各有风味,这个比对也只是比较主观的将观点罗列,并没有“评判优劣”的意图。


自从汪涵在某个节目上推荐过《浮生六记》之后,这本书的热度更是有增无减,每年世面上都会冒出几个所谓“全译本”的《浮生六记》,书商们都想做出自己的特色,往后的每年都可能会有新的浮生六记出来,这所以这个版本对比也只是一种陈列,希望能够帮到你选择出你喜欢的那一个版本。


其实,《浮生六记》的文言文版本也并没有特别难懂,如果看原文,其实更能领会书中的精髓,可逐字逐句地看古文、看注解,这并不符合当今速读时代的阅读习惯,所以全译本的存在,就显得很有必要了。


对于读者来说,同样的一本书读过几遍,每次都会有不同的认识。


而同样的公版书,看不同


古语有云:"今有璞玉于此,虽万镒,必使玉人雕琢之”,而如果说原版《浮生六记》是一块璞玉的话,那么今天,每个


文:澈言


买你买不到的书


旧时风物旧时书 尽在孔夫子旧书网


:


【本文标题和网址】闲情记趣文言文翻译及注释(闲情记趣的文言文) http://www.shijiazhuangseo.cn/qingganwanhui/3139.html
内容更新时间(UpDate): 2023年06月01日 星期四

  • 关注微信

猜你喜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