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十佳情感网 > 情感句子 >

安定城楼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结合诗句(安定城楼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近期很多网友提问:安定城楼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结合诗句(安定城楼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小编整理了相关方面的答案,给大家做一个参考,

【温馨提示】本文共有17980个字,预计阅读完需要45分钟, 内容均可免费复制哦!


目录:

诗词赏析·李商隐《安定城楼》

安定城楼 李商隐


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贾生年少虚垂泪,王粲春来更远游。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有的版本作“忌”)鸳雏竟未休。



图片来自网络。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晚唐著名诗人,字义山,号玉溪(谿)生,又号樊南生。


这首诗在冯浩的《玉溪生年谱》、张采田的《玉溪生年谱会笺》中,都被编入文宗开成三年。(公元838年,这一年日本派遣了两个使者到唐朝,其中一个是僧人;这一年太子的母亲被其他妃子谗言迫害致死,太子也差一点儿被废;这一年河北一个节度使因病去世之后,他的部下想让他的儿子继任,但因去世的节度使及朝廷的意思,为避免潘镇割据局面,朝廷将他命为山西节度使,河北节度使另择他人担任,因此发生了一次军乱;这一年皇帝命令神策军变更军中官员的职位必须上告皇帝,试图压制宦官权力,关于神策军在唐朝廷的地位可参考访问以下链接进行了解:http://www.sohu.com/a/14118755_111230;这一年,在位三十年的吐蕃首领因病去世,内政出现变动,吐蕃开始衰败;这一年,有三十个人考上了贡院,成为了进士举人;这一年,华严寺的一个高僧澄观死了,他曾与白居易、李吉普、韩愈等人有过交往;这一年宰相李石被神策军仇士良忌害;这一年宰相李固推荐提拔了杨嗣复、李钰两个人拜相;这一年杨嗣复想提拔李宗闵,怕郑覃等人阻止事先跟皇帝说明,皇帝议朝自己提出要重新任用流放多年的李宗闵,果然遭到郑覃等人的反对,杨嗣复于是拿出早就想好的对策,说和李宗闵一起遭流放的李德裕都已经被重新任用了。双方互相诋毁对方,为朋党;这一年,宁夏宁武的节度使贪污,被流放到广东;曾出使回纥,与士民同甘同苦,关心百姓疾苦的殷侑去世,他是一个清官,他是一个河南人;这一年八月,河南、湖北、山东三省部分地区发生了水灾,淹掉了庄稼;这一年,履历战功的河北节度使年仅三十九岁去世。)


这一年,李商隐考应博学鸿词科没过通过,于是回到泾原节度使王茂元的幕府,地点在关内道泾州。(关内、京畿二道同治长安,关内道属贞观十道、开元十五道之一。领“陇、泾、原、宁、庆、鄜、坊、丹、延、灵、威、会、盐、夏、绥、银、宥、胜、丰,和安北都护府、单于都护府,共21个府州(2个都护府)”。道,唐代地方行政区名,在隋唐属于监察区名称,在唐前期是监察机构而非正式行政机构。安史之乱后,地方割据兴起,道成为事实上的地方行政机构,并伴随各地节度使,成为藩镇割据的开始。泾州,今甘肃泾川北,于北魏大约430年设置。)


因唐朝的泾原在隋代被称为安定郡,因此这首诗称为安定城楼。


迢递:形容楼高而且连续绵延。


汀洲:汀,水边之地;洲,水中洲渚。


贾生:指西汉人贾谊。


王璨:东汉建安七子之一。


永忆句:指春秋范蠡辅佐越王勾践灭掉吴国之后才归隐江湖。


不知句:婉雏,传说中的一种鸟;在《庄子·秋水篇》中曾有提及,“南方有鸟,其名为婉雏。......发于南海而飞行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chi)得腐鼠,婉雏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贾谊、王璨都是少年不得志的人,范蠡虽然淡泊功名但归隐前还是做出了一番事业,婉雏(其实就是凤凰)非梧桐树不栖止,非练实(360百科注,为竹子开花后的果实)不吃,非甘甜的水不喝,对比以腐烂的老鼠为食的猫头鹰来说,实在高洁不知多少倍,表达了


参考链接:http://ishare.iask.sina.com.cn/f/2YHtZANZnyX.html


《安定城楼》李商隐





《安定城楼》李商隐


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


贾生年少虚垂泪,王粲春来更远游。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竟未收。


"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迢递",高耸的样子。此联意为:诗人登上高高的安定楼城,极目远眺,绿柳成荫,水边的沙洲郁郁青青。


"贾生年少虚垂泪,王粲春来更远游。""贾生",即贾谊,西汉初期的政治家。曾写《治安策》,指出当时的时事,却没有被采纳,故而"虚垂泪";"王粲",汉末"建安七子"之一,怀才不遇,曾写下流传千古的《登楼赋》。诗人自伤身世,以贾谊、王粲自比,抒发了对自己怀才不遇的不平,流露出对朋党之争,排斥异己的极大不满。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此联表达了诗人功成身退的人生抱负。"永忆",指常常想念;"江湖、扁舟",这里暗指春秋时代的范蠡的故事。范蠡看穿越王勾践其人,可共患难而不可共安乐,所以在辅佐他成功之后,乘扁舟隐匿江湖;"回天地"指在政治上做一番事业来。此联意为:常常想自己有一天能干出一番大事业后,功成名就隐退江湖,不问世事,可是这一天什么时候才来呢?恐怕还等到那一天自己就已白发苍苍,老态龙钟了。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竟未收。"尾联用语历来极受称赞,表达了诗人清高、矜持的一面,虽然想建功立业,但也不能与小人为伍。"腐鼠成滋味",引自《庄子·秋水》:惠子在梁国当宰相,庄子去见他,有人对惠子说"庄子那么有名气,他来说不定会取代你的相位。"惠子听了恐慌不已,到处搜寻庄子,于是庄子主动去找惠子,说"南方有一种鸟叫鹓雏,从南海飞到北海,非梧桐不栖;非干净的食物不吃;非甘泉不饮。猫头鹰得到一只腐鼠,看到鹓雏飞过,担心要来抢它的食物,就冲着鹓雏怒叫。你所谓的相位不过是只腐鼠罢了,诗人引用这个典故,表明自己并非留恋禄位,可是庸俗之辈视禄位为珍宝,这和猫头鹰把腐鼠当美味没有什不同。居然还恬不知耻地猜测别人也和他们一样,以小人之心 度君子之腹。此联表达了对朋党之争、排除异己的极大愤慨,体现了诗人的高风亮节。(《唐诗一万首》)


古诗词赏析 |《安定城楼》李商隐 |「唐诗三百首」

教科书式品鉴诗词·第606首古诗词






赵登山 - 流水行云来自唐诗宋词品鉴00:0004:03


《安定城楼》


唐·李商隐


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


贾生年少虚垂泪,王粲春来更远游。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竟未休。


古诗今译:


高大绵延的城墙上城楼高百尺,在绿杨林子外是水中的沙洲。


年少有为的贾谊徒然地流泪,春日登楼的王粲再度去远游。


我始终向往将来成就一番回转天地的事业后,带着满头白发,乘一只小船归隐江湖。


我没料到小人们会把“腐鼠”一样的小利当成美味,竟然对鹓雏猜忌个没完。


注释解说:


⑴安定:郡名,即泾州(今甘肃省泾川县北),唐代泾原节度使的治所。⑵迢递:此形容楼高而且连续绵延。谢朓《随王鼓吹曲》:“逶迤带绿水,迢递起朱楼。”⑶枝外:一作“枝上”。汀洲:汀指水边之地,洲是水中之洲渚。此句写登楼所见。⑷贾生:指西汉人贾谊。《史记·贾生传》:“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一岁中至太中大夫。”又《汉书·贾谊传》载:贾谊认为“时事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太息者六。“因此”数上书陈政事,多所欲匡建”。但文帝并未采纳他的建议。后来他呕血而亡,年仅33岁。李商隐此时27岁,以贾生自比。⑸王粲:东汉末年人,建安七子之一。《三国志·魏书·王粲传》载:王粲年轻时曾流寓荆州,依附刘表,但并不得志。他曾于春日作《登楼赋》,其中有句云:“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李商隐此以寄人篱下的王粲自比。⑹永忆:时常向往。江湖归白发:年老时归隐。⑺欲回天地入扁舟:《史记·货殖列传》:春秋时范蠡辅佐越王勾践灭吴后,乘扁舟归隐五湖。李商隐用此事,说自己总想着年老时归隐江湖,但必须等到把治理国家的事业完成,功成名就之后才行。⑻“不知”二句:鹓雏是古代传说中一种像凤凰的鸟。《庄子·秋水》:“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雏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李商隐以庄子和鹓雏自比,说自己有高远的心志,并非汲汲于官位利禄之辈,但谗佞之徒却以小人之心度之。


品鉴鉴赏:


此诗抒发了





“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二句登楼即景:登上高耸百尺的安定城楼,远处绿杨树边的洲渚尽收眼底。按泾州城东有“美女湫”广袤数里(见《太平广记》),汀洲殆指其地。登最高之楼;望最远之处,高瞻远瞩,气象万千。即景所以生情,以下六句的豪情壮志、无穷感慨都由此生发。



“贾生年少虚垂泪,王粲春来更远游。”句先以两位古人自比。贾谊献策之日,王粲作赋之年,都与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句抒露志趣和抱负。





这两句诗,既洒脱,又遒劲。从诗的表达形式着眼,锤字坚实,结响凝固,工力固颇近社诗;而更为关键的,这两句诗反映了封建社会里才志之士的积极向上思想,既怀着恬淡的心情,又有担当事业的志气,这与杜甫的胸襟怀抱,极为相似,因为王安石也从这两句诗中照到自己的影子,所以击节称赏。这是第二层。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竟未休。”句借庄子寓言表示自己敝履功名利禄,正告他人不要妄加猜测。寓言谓:惠施相梁,生怕庄子争夺他的相位,百般防范,惟恐不周。于是庄子去见惠施,坦率地对他说;鵷鶵(传说中与凤凰同类的鸟,庄子自比)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从来不会把鸱(鹞鹰,比惠施)的腐鼠(比相位)当美味而希羡!(见《庄子·秋水》)意为,你的位置我一向不屑一顾,你切莫杞人忧天,自相惊扰。


这两句诗,既阐明自己没有患得患失的私心杂念,胸次光明磊落,淡泊宁静,为上面“永忆江湖”句提供有力的论证;又表示对世间一切恶浊事物,睥睨蔑视,决不妥协容忍;还尖锐地批判那些捧住权位不放的禄蠹,对他们尽调侃奚落的能事。据近人张采田《玉溪生年谱会笺》,


这首诗,笔力健举:风骨清峻,结构严谨,而语句灵活变化,特别在使用典故方面,非常成功。由于贾谊、王粲的身世遭遇与


*本公众号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站务邮箱:mgom@qq.com



李商隐(约813-约858),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曾任秘书省校书郎。他的诗构思精密,想象丰富,风格独特,具有浪漫主义色彩。诗与杜牧齐名,并称“小李杜”,又与温庭筠并称“温李”。




编辑:小孤鹜®


我们倡导终生学习


如有错误欢迎指正


感谢你每天都在看


中国诗词大会点评嘉宾最用心解释的一个典故,出自李商隐的一首诗

唐代诗坛群星荟萃,流派众多,风格各异,其中为人熟知的“诗中三李”可以说代表了三个不同风格的最高成就。李白的诗自由奔放,想象丰富,激情澎湃,清新自然;李贺的诗想象神奇瑰丽、旖旎绚烂,造语奇隽,凝练峭拔,色彩浓丽。李商隐的诗风格绮艳,用典繁僻,文辞清丽、意韵深微。因为李商隐工于用典,且一些典故比较生僻,所以,相比较而言,李商隐的诗最难懂。中国诗词大会上就曾涉及到关于李商隐诗的一个典故,让点评嘉宾花费了好多口舌才解释清楚。


中国诗词大会


这个典故就是李商隐的《安定城楼》一诗最后一联“不知腐鼠成滋味,猜忌宛雏竟未休”中引用的《庄子》一书中的一个故事。


安定城楼


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


贾生年少虚垂泪,王粲春来更远游。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竟未休。


安定城楼


蒙曼老师解释说,这个典故出自《庄子秋水篇》,本来庄子和惠施是好朋友,后来惠施当了梁国的国相,庄子出于朋友间的情意去看望他。本来并没有别的意思,但是他这一来,惠施就想多了。他认为庄子是眼红他的官职,与他争夺官位来了,所以对庄子百般阻挠。庄子明白惠施的意思后,就对他讲了一个故事:他说有一种叫鵷雏的鸟,即凤凰的幼鸟,非常清高,它非梧桐不栖,非竹食不食,非甘泉不饮。就是这么清高的一种鸟,可惜旁边住了一只猫头鹰。一天猫头鹰不知从哪抓了一只死老鼠,当成宝贝一样。忽然看见鵷雏飞过去了,它吓了一跳,以为鵷雏要跟它抢死老鼠,就对着鵷雏又叫又跳。所以这个故事其实是庄子对惠施的讽刺:你以为我抢你的官位来了,你的官位对我来说就是那只死耗子,你当成宝贝,可我不稀罕。


中国诗词大会


康震老师接着解释道:李商隐写这首诗是有原因的。他以前求学的时候,老师是令狐楚,属于“牛党”一派。但是后来李商隐娶了“李党”成员王茂元的女儿为妻。当时牛李两党党争非常激烈,令狐楚和王茂元更是死对头,这样李商隐夹在中间就很窝囊,令狐楚一派认为他背叛了自己的老师,王茂元一派认为他出自令狐楚的门下,也对他很不友好。所以李商隐就成了风箱里的老鼠,两头受气。他好不容易考中了进士,但在当时,考中进士并不能直接做官,还要参加吏部博学宏词科考试。就因为李商隐受到牛李两党的排斥,两边都不得意他,所以虽然成绩不错,还是落选了。李商隐非常伤心,在当年春风吹柳、杨柳婆娑的季节,登上泾源古城头——安定城楼,纵目远眺,写下这首七律遣怀。


中国诗词大会


在这首诗中,他举了很多年轻人成才受到挫折的例子,比如贾谊,比如王粲等,最后用了这个典故,意思是说你们这帮人(牛李两党)天天妒忌我,羡慕我,说我没才华。你们以为我稀罕你们手里那只死老鼠,我才不稀罕呢!(话虽这样说,但他稀罕不,其实他是稀罕的,就是得不到。)这就是李商隐引用这个典故的目的,讽刺身边排挤她、打击他的牛李两党。这个典故、这个比喻真的太狠了,可以说毫不留情讽刺了他的敌人。


不知腐鼠成滋味


李商隐的一些诗比较晦涩难懂,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他善于用典,有些典故是不太为人所知的。这个典故出自《庄子》一书,并不为很多人所知,所以诗词大会上两位点评嘉宾颇费了一番口舌来阐释,由此也让我们了解了李商隐仕途坎坷的一生和他非凡的才华。李商隐的曲曲心事,本不可能用片言只字表达出来,尾联现在借助庄子寓言,不但足以表露他不汲汲于荣利的猖介品质,又反映他睥睨一切的精神状态,还反击了政敌的恶意中伤,如此用典,既灵活,又确切,既含蓄,又锐利,充分发挥了典故的功能。


李商隐


《安定城楼》这首诗,抒发了李商隐虽仕途受阻,遭到一些人的谗伤,但并不气馁,反而鄙视和嘲笑谗佞的小人的坚定胸怀,充分地体现了



文中图片


李商隐泾川诗作解读

李商隐泾川诗作解读


历代先贤诸子在泾川莫不是志得意满,兴致高昂。然而对于在我国历史上享有盛誉的文化名人李商隐来说,他在泾川的时间虽然不长,只有短短三年,但在泾川的经历却直接影响了他的命运,最终郁郁而终,酿成了诗坛悲剧。他27岁在泾州水泉寺入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受王器重,娶其女为妻,也因此陷入“牛李党争”的政治漩涡,终其一生厄运缠身。李商隐在泾州的生活对他一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可以说是他人生和创作的转折点。从此,他的生活变得屈辱而艰辛,他的思绪变得忧郁而迷惘,他的情感变是迷离而复杂,他的心灵却愈加真诚和纯洁。正是这一切成就了他诗歌创作的天才,使他成为群星璀璨的唐代诗坛一颗耀眼的明星,成为中国古典诗歌创作中独树一帜的伟大诗人。本文就李商隐在泾川所作的《安定城楼》、《回中牧丹为雨所败》、《瑶池》三首诗作以解读,从中一窥他诗作的艺术价值与历史价值,并体会他的人格魅力与心路历程。


泾川一中李商隐像


一、《安定城楼》——独上高楼抒悲愤,一身才华难施展。


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之外尽汀州。


贾生年少虚垂涕,王粲春来更远游。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竟未休。


这首诗是李商隐在唐文宗开成三年(公元838年),二十六岁的李商隐参加博学鸿词科的考试,结果落了榜,在泾原节度使王茂元的府中做幕僚时所作。他当时郁郁不得意,登楼赋诗、遣愁言志,反映了一个封建时代怀才不遇的知识份子的苦闷和愤懑之情。纵观全诗,有许多地方值得我们细细体味。




(一)高楼之巍峨,视野之辽阔,天地之悠悠,怆然而涕下。


泾川史料丢失、毁灭严重。明代一场泾河大水把明洪武至周的泾州城一次性淹掉,也泡烂腐朽了周至明代泾州的全部史志与所有文字记载。历史上只留下片言只语,才能让我们感悟古泾州的雄伟繁华。如《泾州志》上写道:泾州城“东西南北各长七华里,周长二十八华里,面积相当于今泾川县城的十倍,是西北少有的大城。”《平凉古代史考述》上云:“山川环带,水陆流通。连络中外,翼带东西,诚关中之襟要也。”而李商隐的《安定城楼》,随着李商隐在晚唐就离开泾川而得以保存至今,其“迢递高城百尺楼”一句,就让后人读出了泾州城当年“箭楼巍峨,雉堞高耸”的气势和泾州城的规模,真是据山川形胜,扼交通要道。安定城楼,即泾州城楼。泾州,是唐朝泾原节度使府所在地,在今甘肃泾川县北。诗的第一句写出了当时古泾州城气势雄伟,景色秀丽的美景,更能反衬出


古往今来,登高临远的文人骚客总爱赋诗言志。不同遭际的诗人,把酒临风,登高望远,总是思绪飞扬,感慨万千。相似的主题,表现出不同的人生情感和人世感慨,登楼诗成为中国诗歌里颇有意味,颇有深度的一类作品,涌现出大量的千古名篇。当失意的李商隐站在安定城楼上举目远眺时,他的人生感喟更是十分深刻。“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意思是:高峻绵延的城墙上耸立着百尺高楼,站在高高的城楼上放眼望去,只见婆娑的杨柳之外,是无尽的水边平地。登高远眺,杨柳荫荫,河水清清,洲青沙白,天地是那么广阔,山河是那么壮美,而自己的处境却是这样的局促,满目春色顿时化为满眼的凄迷。一个“尽”字,意味无穷。面对此情此景,诗人不禁悲从中来,道出了自己压抑许久的悲伤与迷茫。广阔天地中,竟没有自己的立足之地,失意至此,情何以堪。


(二)岁月匆匆,人生苦短,怀才不遇,忧思连连。


李商隐早年投靠令狐楚,令狐楚当时任天平军节度使,对李商隐的才华非常欣赏,不仅教授他骈体文的写作技巧,而且还资助他的家庭生活,鼓励他与自己的子弟交游。李商隐由此他获得极大的信心,希望可以凭借自己能力和机遇展开他的仕途。然而837年冬天,令狐楚病死,李商隐失去幕职,只得另谋出路。于是李商隐又投靠在泾原节度使王茂元门下,并在泾州(今泾川)和王茂元的女儿喜结良缘.令狐楚属“牛党”,王茂元属“李党”,李商隐深深陷入“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而这并不是他愿意的,于是只能以诗明志,抒发自己的悲愤之情。


“贾生年少虚垂涕,王粲春来更远游”的意思是:想当年,贾谊少年才俊,却只能空自垂泪,枉有满怀抱负;王粲才高,亦无用武之地,只能春日远游,写写《登楼赋》,在纸墨之间寄托忧思。这是诗人借贾谊和王粲来暗示自己的人生遭遇。


“贾生”,即贾谊,西汉著名文学家。二十二岁就被汉文帝召为博士,可谓是少年英才。他曾向汉文帝上《陈政事疏》,说道:“臣窃惟事势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太息者六。”李商隐借“垂涕”来指代贾谊的忧国忧时之情。可惜贾谊的建议不仅没有被汉文帝采纳,而且还遭到排挤,被贬为长沙王太傅,三十三岁即抑郁而死,未得汉室重用,所以说是“虚垂涕”。


王粲,汉魏间诗人,“建安七子”之一。少有才名,十七岁诏受黄门侍郎,因避三国战乱,离开长安到荆州去依附刘表,但一直未受重用。在一个春日,他登上城楼,写下传颂千古的《登楼赋》,抒发内心的抑郁苦闷。“春来更远游”一句是指王粲《登楼赋》中所言“华实蔽野,黍稷盈畴。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意思是登楼见到了荆州的土地,田野里万物生发,欣欣向荣,虽然确实很美,但这不是我的故乡,我怎么能在这里久留呢?自己寄居异地,有志难申,不可稍留,应当远游。


贾谊、王粲的身世遭遇与诗人有相似之处,贾谊献策之日,王粲作赋之年,都与这时的李商隐一般年轻,以他们和自己相比,使一位奋发有为又遭受压抑的少年志士形象跃然纸上。李商隐因为陷身“牛李党争”应博学宏词科考试而落第,其心境与贾谊上书未获重用一样抑郁愁苦,自己和贾谊一样地忧国忧民,以致痛哭流涕,但是没人理会。同样,诗人远赴泾州入王茂元幕府,与王粲一样寄人篱下,流落幕府。王粲登楼的心境,正与李商隐寄居岳父之所、眼望泾州盛景、胸怀挫折之情相通。空有一身抱负无处施展,才艺很高而无人赏识,失落之情溢于言表。


(三)宁怀白首之心,不坠青云之志。


李商隐当时去考试,目的并非是为了区区禄位,而是志存高远,但却受当时牛、李党争的牵连,遭到猜忌和排斥,致使考试失败。李商隐在气愤、沮丧之余,借此诗以排遣心中块垒,抒发了自己不愿与浊流同流合污,洁身自好,渴望用才济世之心。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的意思是:常想白发年老时归隐江湖,披散头发,驾一叶扁舟,悠游于江湖之间,但需待自己扭转乾坤,回旋天地,建功立业之后。


诗人虽然遭遇困顿,可是他的凌云之志并未减退。诗中应用的是这样一个典故:春秋时范蠡辅佐越王勾践成就霸王之业后,辞去爵位,乘一叶扁舟飘然而去,成为千古美谈。李商隐借用这个典故,表明自己想学范蠡,建功立业,等到功成名就之后便引身而退。“欲回天地”说的是自己渴望有回天之力,以重振李唐王朝。“永忆江湖”强调自己并非贪慕功名利禄,而有功成身退之心。“永”字表达的是诗人毕生的理想,“欲”字可见诗人强烈的用世之心。这一联历来备受推崇,它不仅对仗工整、气势雄浑,而且具有高度的概括性,代表着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理想的人生境界:既以治国平天下为己任,又追求淡泊宁静的超远人生。有了前者,才能胸襟开阔,兼济天下;有了后者,就会区别于那些追名逐利之徒。纪晓岚曾经盛赞此联“千锤百炼,出以自然,杜亦不过如此”。


(四)满腹不平语,一句讽刺言,多少块垒,尽付诗中。


李商隐应试而落选,本来是派系斗争的结果,而李商隐的成绩全被抹杀,某中书大人只以“此人不堪”这一句贬低之词就决定了李商隐的政治前途。李商隐尾联所用典故,正是对这种猜忌与中伤的愤慨。同时,也讽刺了那些企图把持朝政、一力排斥异己的朋党势力。


“不知腐鼠成滋味, 猜意鹓雏竟未休”的意思是:猫头鹰把死老鼠当成美味,却把秉性高洁的鹓雏猜疑个不休。“鹓雏”,凤凰一类的神鸟。这一联出自《庄子·秋水》。战国时惠施任梁国相,庄子准备去探望他。有人对惠施说,庄子是想来谋夺你的相位,惠施于是百般防范。庄子听到这事后,就对惠施说:南方有一种叫鹓雏的神鸟,从南海飞往北海。一路上非梧桐树不歇,非竹实不吃,非甘泉不饮。有只猫头鹰刚获得一只死老鼠,看到鹓雏飞过,怀疑它要来抢食,就仰头向它发出“吓吓”的怒叫声。现在你也想用梁国这只死老鼠来“吓”我吗?


李商隐巧妙地借用庄子的典故,把本来很难用简短文字表达的意思说得委婉含蓄,耐人寻味。


《安定城楼》是李商隐咏怀诗的代表作,气韵流动,俊逸高迈,历来受到推崇。全诗将忧念国事、抒写抱负、感慨时世、抨击腐朽融为一炉,虽是传统登临题材,却一反写景抒情的陈规,仅在首联以登楼远眺发端,以下通篇纯粹抒怀。其中情绪多端,有慷慨,有失意,有激愤,有惆怅,有迷惘,有孤苦。这种繁复的感情、凝炼的语言,使得这首咏怀诗意蕴深厚。




二、《回中牡丹为雨所败二首》——仕途坎坷心悲戚,魂消香断有谁怜?


其一


下苑他年未可追,西州今日忽相期。


水亭暮雨寒犹在,罗荐春香暖不知。


舞蝶殷勤收落蕊,佳人惆怅卧遥帏。


章台街里芳菲伴,且问宫腰捐几枝。


其二


浪笑榴花不及春,先期零落更悉人。


玉盘迸泪伤心数,锦瑟惊弦破梦频。


万里重阴非旧圊,一年生意属流尘。


前溪舞罢君回顾,并觉今朝粉态新。


这两首诗写于唐文宗开成三年的暮春时节,李商隐在长安应试博学鸿词科落第,由长安动身回泾原,途中住在回中(今泾川县城,当时泾州治所在今泾川县水泉寺村),恰遇苦雨天气,院子里的牡丹刚刚绽苞,就被一阵狂风疾雨打落。诗人回想往事,触景生情,借牡丹以慨叹身世。


前一首以奇特的联想写牡丹,由牡丹想到遥卧的美人,用惆怅的美人写败落的牡丹,让人产生无尽的联想,意象丰富,诗境优美,冷艳,表达精致婉曲。


第二首诗从自己的原已沦落,写到自己如今的被人排挤。诗的一开头就撇开牡丹,先写榴花。因为榴花晚开,赶不上春天,有人便莫明其妙地笑它,岂知早开早落,更令人伤心。第三句写花含雨,第四句写雨打花,美好的希望成空,这是多么令人伤感!如今艳丽的牡丹被雨打得枝残花折,况且天空中阴云密布,寒气袭人,春天气息,半点全无。这几句从牡丹的零落写到人事的变化,把愁人之愁推向顶峰,到诗的结尾又出以反笔,想到一旦雨过,牡丹落尽,就什么也没有了。回想今朝,雨中粉态,即使是花瓣零落,尚觉新艳动人。言外之意就是今天的零落还不算什么,他年的摧残将会远甚于今日。


全诗咏物亦即言志,写景亦即抒情,从中我们不难窥见诗人在遭受政治打击以后内心的无限惆账。全诗借牡丹寄慨身世,把自己的感受和情绪融进物中,物我一体,“玉盘迸泪伤心数,锦瑟惊弦破梦频。”无限的伤心、失意,不正是


《回中牡丹为雨所败二首》是李商隐众多咏物诗中的优秀作品。这两首诗比《安定城楼》的格调更为凄凉、哀婉,与后期创作的大部分作品风格一致。可以说,这两首诗标志着李商隐独具个性的创作风格的真正形成。


在这首诗写作前后,李商隐曾在各个幕府中奔波,想从这个方面走向朝廷,走向政坛,去实现自己的梦想。他不愿搅进派系斗争的漩涡中去,可是当时的环境难以使他洁身自好,他还是成了派系斗争的牺牲品。这首诗写出了


三、《瑶池》——巧设诗境,借古讽今,寓意深长。


瑶池阿母绮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


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


仕途的坎坷,打击、压抑,怀才不遇的郁闷,使李商隐感时伤怀,借古讽今,抒发情感,这反而使他的诗歌创作达到了晚唐极点。他四处游历,广泛涉猎各地的历史文化,其中泾川“西王母文化”对他影响颇大。李商隐住泾川三年,对泾川情深意浓,他在汲取“西王母文化”精髓的同时,又不断丰富“西王母文化”内涵。《瑶池》就是诗人以周穆王拜会西王母的历史传说为题材写出的绝妙篇章,在当时被人争相传抄模仿,至今仍然脍炙人口。


诗人所处的时代,有不少帝王都大信方士之术,妄想长生不死。唐宪宗、穆宗、敬宗、宣宗,都服用长生药,且都执迷不悟,最后反而丧了生命。武则天为求长生不老,大兴土木,在泾川修建大云寺、南石窟寺,如今,寺仍在而人已殁。针对这样的现实,诗人于是作成此诗,借古讽今,委婉地予以讽刺。


李商隐的诗里,常运用古代神话传说作为主要题材,借以表达其思想感情。这首诗和《嫦娥》等都是如此。“瑶池阿母”即西王母。《穆天子传》云:周穆王曾乘八匹骏马拉的车西游至昆仑山,西王母宴之于瑶池,临别对歌,相约三年后再来,但回去不久周穆王便死了。只剩西王母凭窗独望,痴痴等待。


“瑶池阿母绮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意思是:约定的日期已到,可心上人就是没有露面,西王母不由得打开绮窗向山下眺望,山下却传来阵阵搅动大地的哀歌。细细一听,这哀歌却是那穆天子所作的《黄竹歌》。诗的开篇只写西王母的忧思重重,而不写“黄竹歌声动地哀”的原由,给读者留出思考想象的空间,尽得含蓄之妙。“动地哀”写出了


“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意思是:尽管穆天子有日行三万里的八匹骏马和无比的富贵尊荣,可他再也无法赴瑶池与西王母相会了,因为他的生命已经终结。骏马追不回,皇权换不回,西王母也等不回。纵观历史,同穆天子一样的秦始皇、汉武帝等人始终都想找到长生不老的“灵丹妙药”,但他们的努力最终都是恨水东流,落得荒冢一堆。歌在人却亡,马骏人无奈。这主观多情与客观无情的强烈对比,表面上是在写周穆王的悲哀和贪婪,实则是对与诗人同代的唐朝帝王们不顾天下安危、不管百姓死活,一心只想长生不老求仙拜佛恶劣行径的揭露和讽刺。


第一联是“歌还在,人不归”的正面铺陈,引而不发;第二联则是“马神骏,人无奈”的反向设问,点而不破。始终不让穆天子登场的巧妙安排,正反相合、层层递进的手法,使得诗作在往复回环中产生出韵味悠长、含蓄深沉的感染力,拓展深化了诗作的思想内涵,做到了思想性与艺术性的有机统一。


纵观李商隐的一生,是在羁旅异乡、身世漂泊、仕途失意、幕府奔波中度过的,在他的许多诗文中也有体现:“凄凉宝剑篇,羁泊欲穷年”。至此,我们看到了一个在失意和悲伤中度过一生的诗人,人们总是说:“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可是李商隐,既没有“达”也没有“穷”,只是一直没有实现自己的梦想。和其他的一些文人一样,终究是没有实现自己的抱负,含恨而去。


古人云:“言为心声”。李商隐的《安定城楼》、《回中牧丹为雨所败》、《瑶池》这三首诗道尽了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人生苦短,岁月无情,岁月的长河淹没了多少英雄豪杰文人志士,冲淡了多少悲欢离合勾心斗角。如今,漫步泾河岸边,昔日的安定城楼杳无踪迹,就连当年的泾州府也无迹可寻。然而回中山依然巍然耸立,瑶池泉依然碧波涌溅,崭新的泾川城西,王母宫迎接着四海来宾,西王母端坐大殿之上向东眺望,似乎在等待着周穆王归来。就在王母宫脚下,汉白玉石柱上醒目地刻着李商隐的泾川诗作。其人其诗将永远被人们传颂,他在泾川的遭遇让无数人为之扼腕叹息,唏嘘不已。


泾川是幸运的,有幸让李商隐在此居住,获得了真正的爱情,写下了许多不朽的爱情诗作,开创了无题诗抒情达意的先河。泾川又是不幸的,作为当时的陇东重镇,成为朝廷派系斗争的政治中心,使李商隐一到此地便立即陷身其中难以自拔,从此,泾川遭际如梦魇一般缠了他的一生,直至最终寂寞地在郑州逝世,致死难有出头之日。的确是泾川毁了他的政治生涯与前途命运。然而,如果没有在泾川的这些坎坷岁月,也就不会出现他以后创作的许多首政治诗咏史诗咏物诗悼亡诗,晚唐诗坛也就不会出现一颗耀眼的明星。


李商隐泾川诗作解读


历代先贤诸子在泾川莫不是志得意满,兴致高昂。然而对于在我国历史上享有盛誉的文化名人李商隐来说,他在泾川的时间虽然不长,只有短短三年,但在泾川的经历却直接影响了他的命运,最终郁郁而终,酿成了诗坛悲剧。他27岁在泾州水泉寺入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受王器重,娶其女为妻,也因此陷入“牛李党争”的政治漩涡,终其一生厄运缠身。李商隐在泾州的生活对他一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可以说是他人生和创作的转折点。从此,他的生活变得屈辱而艰辛,他的思绪变得忧郁而迷惘,他的情感变是迷离而复杂,他的心灵却愈加真诚和纯洁。正是这一切成就了他诗歌创作的天才,使他成为群星璀璨的唐代诗坛一颗耀眼的明星,成为中国古典诗歌创作中独树一帜的伟大诗人。本文就李商隐在泾川所作的《安定城楼》、《回中牧丹为雨所败》、《瑶池》三首诗作以解读,从中一窥他诗作的艺术价值与历史价值,并体会他的人格魅力与心路历程。


泾川一中李商隐像


一、《安定城楼》——独上高楼抒悲愤,一身才华难施展。


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之外尽汀州。


贾生年少虚垂涕,王粲春来更远游。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竟未休。


这首诗是李商隐在唐文宗开成三年(公元838年),二十六岁的李商隐参加博学鸿词科的考试,结果落了榜,在泾原节度使王茂元的府中做幕僚时所作。他当时郁郁不得意,登楼赋诗、遣愁言志,反映了一个封建时代怀才不遇的知识份子的苦闷和愤懑之情。纵观全诗,有许多地方值得我们细细体味。




(一)高楼之巍峨,视野之辽阔,天地之悠悠,怆然而涕下。


泾川史料丢失、毁灭严重。明代一场泾河大水把明洪武至周的泾州城一次性淹掉,也泡烂腐朽了周至明代泾州的全部史志与所有文字记载。历史上只留下片言只语,才能让我们感悟古泾州的雄伟繁华。如《泾州志》上写道:泾州城“东西南北各长七华里,周长二十八华里,面积相当于今泾川县城的十倍,是西北少有的大城。”《平凉古代史考述》上云:“山川环带,水陆流通。连络中外,翼带东西,诚关中之襟要也。”而李商隐的《安定城楼》,随着李商隐在晚唐就离开泾川而得以保存至今,其“迢递高城百尺楼”一句,就让后人读出了泾州城当年“箭楼巍峨,雉堞高耸”的气势和泾州城的规模,真是据山川形胜,扼交通要道。安定城楼,即泾州城楼。泾州,是唐朝泾原节度使府所在地,在今甘肃泾川县北。诗的第一句写出了当时古泾州城气势雄伟,景色秀丽的美景,更能反衬出


古往今来,登高临远的文人骚客总爱赋诗言志。不同遭际的诗人,把酒临风,登高望远,总是思绪飞扬,感慨万千。相似的主题,表现出不同的人生情感和人世感慨,登楼诗成为中国诗歌里颇有意味,颇有深度的一类作品,涌现出大量的千古名篇。当失意的李商隐站在安定城楼上举目远眺时,他的人生感喟更是十分深刻。“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意思是:高峻绵延的城墙上耸立着百尺高楼,站在高高的城楼上放眼望去,只见婆娑的杨柳之外,是无尽的水边平地。登高远眺,杨柳荫荫,河水清清,洲青沙白,天地是那么广阔,山河是那么壮美,而自己的处境却是这样的局促,满目春色顿时化为满眼的凄迷。一个“尽”字,意味无穷。面对此情此景,诗人不禁悲从中来,道出了自己压抑许久的悲伤与迷茫。广阔天地中,竟没有自己的立足之地,失意至此,情何以堪。


(二)岁月匆匆,人生苦短,怀才不遇,忧思连连。


李商隐早年投靠令狐楚,令狐楚当时任天平军节度使,对李商隐的才华非常欣赏,不仅教授他骈体文的写作技巧,而且还资助他的家庭生活,鼓励他与自己的子弟交游。李商隐由此他获得极大的信心,希望可以凭借自己能力和机遇展开他的仕途。然而837年冬天,令狐楚病死,李商隐失去幕职,只得另谋出路。于是李商隐又投靠在泾原节度使王茂元门下,并在泾州(今泾川)和王茂元的女儿喜结良缘.令狐楚属“牛党”,王茂元属“李党”,李商隐深深陷入“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而这并不是他愿意的,于是只能以诗明志,抒发自己的悲愤之情。


“贾生年少虚垂涕,王粲春来更远游”的意思是:想当年,贾谊少年才俊,却只能空自垂泪,枉有满怀抱负;王粲才高,亦无用武之地,只能春日远游,写写《登楼赋》,在纸墨之间寄托忧思。这是诗人借贾谊和王粲来暗示自己的人生遭遇。


“贾生”,即贾谊,西汉著名文学家。二十二岁就被汉文帝召为博士,可谓是少年英才。他曾向汉文帝上《陈政事疏》,说道:“臣窃惟事势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太息者六。”李商隐借“垂涕”来指代贾谊的忧国忧时之情。可惜贾谊的建议不仅没有被汉文帝采纳,而且还遭到排挤,被贬为长沙王太傅,三十三岁即抑郁而死,未得汉室重用,所以说是“虚垂涕”。


王粲,汉魏间诗人,“建安七子”之一。少有才名,十七岁诏受黄门侍郎,因避三国战乱,离开长安到荆州去依附刘表,但一直未受重用。在一个春日,他登上城楼,写下传颂千古的《登楼赋》,抒发内心的抑郁苦闷。“春来更远游”一句是指王粲《登楼赋》中所言“华实蔽野,黍稷盈畴。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意思是登楼见到了荆州的土地,田野里万物生发,欣欣向荣,虽然确实很美,但这不是我的故乡,我怎么能在这里久留呢?自己寄居异地,有志难申,不可稍留,应当远游。


贾谊、王粲的身世遭遇与诗人有相似之处,贾谊献策之日,王粲作赋之年,都与这时的李商隐一般年轻,以他们和自己相比,使一位奋发有为又遭受压抑的少年志士形象跃然纸上。李商隐因为陷身“牛李党争”应博学宏词科考试而落第,其心境与贾谊上书未获重用一样抑郁愁苦,自己和贾谊一样地忧国忧民,以致痛哭流涕,但是没人理会。同样,诗人远赴泾州入王茂元幕府,与王粲一样寄人篱下,流落幕府。王粲登楼的心境,正与李商隐寄居岳父之所、眼望泾州盛景、胸怀挫折之情相通。空有一身抱负无处施展,才艺很高而无人赏识,失落之情溢于言表。


(三)宁怀白首之心,不坠青云之志。


李商隐当时去考试,目的并非是为了区区禄位,而是志存高远,但却受当时牛、李党争的牵连,遭到猜忌和排斥,致使考试失败。李商隐在气愤、沮丧之余,借此诗以排遣心中块垒,抒发了自己不愿与浊流同流合污,洁身自好,渴望用才济世之心。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的意思是:常想白发年老时归隐江湖,披散头发,驾一叶扁舟,悠游于江湖之间,但需待自己扭转乾坤,回旋天地,建功立业之后。


诗人虽然遭遇困顿,可是他的凌云之志并未减退。诗中应用的是这样一个典故:春秋时范蠡辅佐越王勾践成就霸王之业后,辞去爵位,乘一叶扁舟飘然而去,成为千古美谈。李商隐借用这个典故,表明自己想学范蠡,建功立业,等到功成名就之后便引身而退。“欲回天地”说的是自己渴望有回天之力,以重振李唐王朝。“永忆江湖”强调自己并非贪慕功名利禄,而有功成身退之心。“永”字表达的是诗人毕生的理想,“欲”字可见诗人强烈的用世之心。这一联历来备受推崇,它不仅对仗工整、气势雄浑,而且具有高度的概括性,代表着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理想的人生境界:既以治国平天下为己任,又追求淡泊宁静的超远人生。有了前者,才能胸襟开阔,兼济天下;有了后者,就会区别于那些追名逐利之徒。纪晓岚曾经盛赞此联“千锤百炼,出以自然,杜亦不过如此”。


(四)满腹不平语,一句讽刺言,多少块垒,尽付诗中。


李商隐应试而落选,本来是派系斗争的结果,而李商隐的成绩全被抹杀,某中书大人只以“此人不堪”这一句贬低之词就决定了李商隐的政治前途。李商隐尾联所用典故,正是对这种猜忌与中伤的愤慨。同时,也讽刺了那些企图把持朝政、一力排斥异己的朋党势力。


“不知腐鼠成滋味, 猜意鹓雏竟未休”的意思是:猫头鹰把死老鼠当成美味,却把秉性高洁的鹓雏猜疑个不休。“鹓雏”,凤凰一类的神鸟。这一联出自《庄子·秋水》。战国时惠施任梁国相,庄子准备去探望他。有人对惠施说,庄子是想来谋夺你的相位,惠施于是百般防范。庄子听到这事后,就对惠施说:南方有一种叫鹓雏的神鸟,从南海飞往北海。一路上非梧桐树不歇,非竹实不吃,非甘泉不饮。有只猫头鹰刚获得一只死老鼠,看到鹓雏飞过,怀疑它要来抢食,就仰头向它发出“吓吓”的怒叫声。现在你也想用梁国这只死老鼠来“吓”我吗?


李商隐巧妙地借用庄子的典故,把本来很难用简短文字表达的意思说得委婉含蓄,耐人寻味。


《安定城楼》是李商隐咏怀诗的代表作,气韵流动,俊逸高迈,历来受到推崇。全诗将忧念国事、抒写抱负、感慨时世、抨击腐朽融为一炉,虽是传统登临题材,却一反写景抒情的陈规,仅在首联以登楼远眺发端,以下通篇纯粹抒怀。其中情绪多端,有慷慨,有失意,有激愤,有惆怅,有迷惘,有孤苦。这种繁复的感情、凝炼的语言,使得这首咏怀诗意蕴深厚。




二、《回中牡丹为雨所败二首》——仕途坎坷心悲戚,魂消香断有谁怜?


其一


下苑他年未可追,西州今日忽相期。


水亭暮雨寒犹在,罗荐春香暖不知。


舞蝶殷勤收落蕊,佳人惆怅卧遥帏。


章台街里芳菲伴,且问宫腰捐几枝。


其二


浪笑榴花不及春,先期零落更悉人。


玉盘迸泪伤心数,锦瑟惊弦破梦频。


万里重阴非旧圊,一年生意属流尘。


前溪舞罢君回顾,并觉今朝粉态新。


这两首诗写于唐文宗开成三年的暮春时节,李商隐在长安应试博学鸿词科落第,由长安动身回泾原,途中住在回中(今泾川县城,当时泾州治所在今泾川县水泉寺村),恰遇苦雨天气,院子里的牡丹刚刚绽苞,就被一阵狂风疾雨打落。诗人回想往事,触景生情,借牡丹以慨叹身世。


前一首以奇特的联想写牡丹,由牡丹想到遥卧的美人,用惆怅的美人写败落的牡丹,让人产生无尽的联想,意象丰富,诗境优美,冷艳,表达精致婉曲。


第二首诗从自己的原已沦落,写到自己如今的被人排挤。诗的一开头就撇开牡丹,先写榴花。因为榴花晚开,赶不上春天,有人便莫明其妙地笑它,岂知早开早落,更令人伤心。第三句写花含雨,第四句写雨打花,美好的希望成空,这是多么令人伤感!如今艳丽的牡丹被雨打得枝残花折,况且天空中阴云密布,寒气袭人,春天气息,半点全无。这几句从牡丹的零落写到人事的变化,把愁人之愁推向顶峰,到诗的结尾又出以反笔,想到一旦雨过,牡丹落尽,就什么也没有了。回想今朝,雨中粉态,即使是花瓣零落,尚觉新艳动人。言外之意就是今天的零落还不算什么,他年的摧残将会远甚于今日。


全诗咏物亦即言志,写景亦即抒情,从中我们不难窥见诗人在遭受政治打击以后内心的无限惆账。全诗借牡丹寄慨身世,把自己的感受和情绪融进物中,物我一体,“玉盘迸泪伤心数,锦瑟惊弦破梦频。”无限的伤心、失意,不正是


《回中牡丹为雨所败二首》是李商隐众多咏物诗中的优秀作品。这两首诗比《安定城楼》的格调更为凄凉、哀婉,与后期创作的大部分作品风格一致。可以说,这两首诗标志着李商隐独具个性的创作风格的真正形成。


在这首诗写作前后,李商隐曾在各个幕府中奔波,想从这个方面走向朝廷,走向政坛,去实现自己的梦想。他不愿搅进派系斗争的漩涡中去,可是当时的环境难以使他洁身自好,他还是成了派系斗争的牺牲品。这首诗写出了


三、《瑶池》——巧设诗境,借古讽今,寓意深长。


瑶池阿母绮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


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


仕途的坎坷,打击、压抑,怀才不遇的郁闷,使李商隐感时伤怀,借古讽今,抒发情感,这反而使他的诗歌创作达到了晚唐极点。他四处游历,广泛涉猎各地的历史文化,其中泾川“西王母文化”对他影响颇大。李商隐住泾川三年,对泾川情深意浓,他在汲取“西王母文化”精髓的同时,又不断丰富“西王母文化”内涵。《瑶池》就是诗人以周穆王拜会西王母的历史传说为题材写出的绝妙篇章,在当时被人争相传抄模仿,至今仍然脍炙人口。


诗人所处的时代,有不少帝王都大信方士之术,妄想长生不死。唐宪宗、穆宗、敬宗、宣宗,都服用长生药,且都执迷不悟,最后反而丧了生命。武则天为求长生不老,大兴土木,在泾川修建大云寺、南石窟寺,如今,寺仍在而人已殁。针对这样的现实,诗人于是作成此诗,借古讽今,委婉地予以讽刺。


李商隐的诗里,常运用古代神话传说作为主要题材,借以表达其思想感情。这首诗和《嫦娥》等都是如此。“瑶池阿母”即西王母。《穆天子传》云:周穆王曾乘八匹骏马拉的车西游至昆仑山,西王母宴之于瑶池,临别对歌,相约三年后再来,但回去不久周穆王便死了。只剩西王母凭窗独望,痴痴等待。


“瑶池阿母绮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意思是:约定的日期已到,可心上人就是没有露面,西王母不由得打开绮窗向山下眺望,山下却传来阵阵搅动大地的哀歌。细细一听,这哀歌却是那穆天子所作的《黄竹歌》。诗的开篇只写西王母的忧思重重,而不写“黄竹歌声动地哀”的原由,给读者留出思考想象的空间,尽得含蓄之妙。“动地哀”写出了


“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意思是:尽管穆天子有日行三万里的八匹骏马和无比的富贵尊荣,可他再也无法赴瑶池与西王母相会了,因为他的生命已经终结。骏马追不回,皇权换不回,西王母也等不回。纵观历史,同穆天子一样的秦始皇、汉武帝等人始终都想找到长生不老的“灵丹妙药”,但他们的努力最终都是恨水东流,落得荒冢一堆。歌在人却亡,马骏人无奈。这主观多情与客观无情的强烈对比,表面上是在写周穆王的悲哀和贪婪,实则是对与诗人同代的唐朝帝王们不顾天下安危、不管百姓死活,一心只想长生不老求仙拜佛恶劣行径的揭露和讽刺。


第一联是“歌还在,人不归”的正面铺陈,引而不发;第二联则是“马神骏,人无奈”的反向设问,点而不破。始终不让穆天子登场的巧妙安排,正反相合、层层递进的手法,使得诗作在往复回环中产生出韵味悠长、含蓄深沉的感染力,拓展深化了诗作的思想内涵,做到了思想性与艺术性的有机统一。


纵观李商隐的一生,是在羁旅异乡、身世漂泊、仕途失意、幕府奔波中度过的,在他的许多诗文中也有体现:“凄凉宝剑篇,羁泊欲穷年”。至此,我们看到了一个在失意和悲伤中度过一生的诗人,人们总是说:“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可是李商隐,既没有“达”也没有“穷”,只是一直没有实现自己的梦想。和其他的一些文人一样,终究是没有实现自己的抱负,含恨而去。


古人云:“言为心声”。李商隐的《安定城楼》、《回中牧丹为雨所败》、《瑶池》这三首诗道尽了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人生苦短,岁月无情,岁月的长河淹没了多少英雄豪杰文人志士,冲淡了多少悲欢离合勾心斗角。如今,漫步泾河岸边,昔日的安定城楼杳无踪迹,就连当年的泾州府也无迹可寻。然而回中山依然巍然耸立,瑶池泉依然碧波涌溅,崭新的泾川城西,王母宫迎接着四海来宾,西王母端坐大殿之上向东眺望,似乎在等待着周穆王归来。就在王母宫脚下,汉白玉石柱上醒目地刻着李商隐的泾川诗作。其人其诗将永远被人们传颂,他在泾川的遭遇让无数人为之扼腕叹息,唏嘘不已。


泾川是幸运的,有幸让李商隐在此居住,获得了真正的爱情,写下了许多不朽的爱情诗作,开创了无题诗抒情达意的先河。泾川又是不幸的,作为当时的陇东重镇,成为朝廷派系斗争的政治中心,使李商隐一到此地便立即陷身其中难以自拔,从此,泾川遭际如梦魇一般缠了他的一生,直至最终寂寞地在郑州逝世,致死难有出头之日。的确是泾川毁了他的政治生涯与前途命运。然而,如果没有在泾川的这些坎坷岁月,也就不会出现他以后创作的许多首政治诗咏史诗咏物诗悼亡诗,晚唐诗坛也就不会出现一颗耀眼的明星。


:


【本文标题和网址】安定城楼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结合诗句(安定城楼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http://www.shijiazhuangseo.cn/qingganwanhui/2674.html
内容更新时间(UpDate): 2023年05月22日 星期一

  • 关注微信

猜你喜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