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十佳情感网 > 情感句子 >

登金陵凤凰台所表达的情感(登金陵凤凰台情感赏析)

近期很多网友提问:登金陵凤凰台所表达的情感(登金陵凤凰台情感赏析),小编整理了相关方面的答案,给大家做一个参考,

【温馨提示】本文共有4910个字,预计阅读完需要13分钟, 内容均可免费复制哦!


目录: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抒发怀古感慨,更表达了深沉的忧国之意

本文乃


这首诗是李白登金陵(今江苏南京市)凤凰台感古咏怀之作。金陵是六朝古都,这里有着繁荣的昔日,三国吴都的巍峨宫殿,晋代王谢豪门的冠盖车马,


李白


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登金陵凤凰台


但如果只有怀古的感慨,那么这首诗就一般化了。它的可贵之处,是表现了诗人对国事的关心,这是通过登台望长安而显示的,金陵离长安有二千多里地,是够远的,但他登而望,望而不见,诗以无限的愁情作结,显得十分深沉。望而不见,当然并不是由于远,而是由于“浮云”所蔽,但浮云如果仅仅理解成自然的现象那就是皮相之见了,它是有政治含意的。我们必须结合


登金陵凤凰台


关于这首诗的写作时间,今人詹瑛认为作于上元二年(761),即他从夜郎遇赦回来游金陵而作,系年偏晚,语气之激切当非历尽沧桑之后所有,似应是天宝三年以后他离长安游金陵所作,“浮云”句指奸相李林甫当权,太监高力士和骑马张拍等人对他的诬陷和谗毁,这样可能更为贴切,是所谓“邪臣蔽贤,犹浮云之障日月也”(陆贾《新语》)之意。


金陵


因此,这首诗正通过登凤凰台的感受表现了诗人离京后仍忧怀国事和自己的政治理想不能实现的苦闷心情。诗人创作的七言律诗今存不多,这首在艺术上有鲜明的特色。第一、二句从古代传说写起,说明凤凰台的由来,开始今昔对比,这是扣紧诗题,定下基调。


中间四句写登台所见,两两对仗,自然工巧。但颔联是近见,颈联是远望,颔联是写人事的变迁,颈联是写风景的奇异了,又自不同。幽径对古丘,三山对二水,青天对白鹭,形对、数对、色对都极绝妙。


凤凰台


最后一联以感怀收结,仍然扣紧诗题,但主题思想却得到了很好的升华,显得深刻了。前人常把这首诗与崔颞的《黄鹤楼》相提并论,而且认为是李白有意模拟《黄鹤楼》的。从写法上看,确有些相近,用韵又都是下平声的“十一尤”韵,而且后面两联连韵字都相同,这说明有一定的道理。


黄鹤楼


但从思想的深度来看,忧国之意远远超过乡关之念,李白此篇是崔作不能相比的。而且崔作,前人已经指出:“不免四句已尽,后半首别是一律,前半则古绝矣”(转引《李太白集》卷二十一该诗附录),结构比不得此篇谨严。所以它不愧是一篇优秀之作,成就在《黄鹤楼》之上。


参考资料


《登金陵凤凰台》


古诗词赏析之《登金陵凤凰台》

唐 李白


话说李白豋上黄鹤楼,看见崔颢在楼上题了《黄鹤楼》一诗,叹道"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于是第一次没有再写就离开了。


大诗人叹息而无作品离开,心里总不是个滋味。于是耿耿于怀,要写一首好诗与崔颢一比一比。于是呼写下了《登金陵凤凰台》这首诗。


全诗如下:


凤凰台上凤凰游,


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


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


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雲能蔽日,


长安不见使人愁。




词语浅析:


"吴宫”,三国时吴国的王宫。


"晋代",诗中指东晋,晋元帝渡江迁都金陵。


"衣冠”,古代士以上戴冠,诗中指豪门贵族。


"丘",坟墓。


"三山”,指金陵西南长江边,三峰并立,南北相连,故说三山。


"白鹭州",金陵西南长江口卜。秦淮河入江,白鹭州横切其间,分为二水。


"浮云”,暗喻蒙蔽皇帝的奸佞小人。


试译如下:


那凤凰台上,


凤凰曾经游历,


凤凰已经飞走,


留下空空的楼台。


只有这长江,


独自无语默默东流。


吴王宫阙里的花草,


没进幽辟的小径里,


东晋时的豪门贵族,


也变成了古老的坟墓。


西南边三峰横排,


矗立在青天之外,


白鹭洲把长江分成二水,


这一片一‘片的浮云,


遮住了远望长安的眼睛,


望不见长安,


使人说不尽的烦愁。




三、浅析


有意思的是,要写首诗和崔颢比高下,也许是后人的传言。


首先,大诗人这首诗严格说来是并不符合《七律》的规定。"凤"字重叠。第一句第四字应该用仄声而用了仄声,第六字应该用平声而用了仄声。第三句第四字和第五字应该用平声而用了仄声。第四句第五字应该用仄声而用了平声。这其实是一首古风式的律诗,自然在唐诗中也同样可以找到。


崔颢这首《黄鹤楼》卓绝不凡,是一首思乡愁。格律严谨,收放有度,意旨高远,格调优美,境界开阔。受到当时和后人的赞誉。


总之,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这首诗不失为一首名诗。


因此,两两相比,同属歌咏凤凰楼的绝唱之诗。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立即删除。


【唐诗鉴赏】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李白很少写律诗,而《登金陵凤凰台》却是唐代的律诗中脍炙人口的杰作。此诗是


开头两句写凤凰台的传说,十四字中连用了三个凤字,却不嫌重复,音节流转明快,极其伏美。“凤凰台”在金陵凤凰山上,相传南朝刘宋永嘉年间有凤凰集于此山,乃筑台,山和台也由此得名。在封建时代,凤凰是一种祥瑞。当年凤凰来游象征着王朝的兴盛;如今凤去台空,六朝的繁华也一去不复返了,只有长江的水仍然不停地流着,大自然才是永恒的存在!


三四句就“凤去台空”这一层意思进一步发挥。三国时的吴和后来的东晋都建都于金陵。诗人感慨万分地说,吴国昔日繁华的宫廷已经荒芜,东晋的一代风流人物也早已进入坟墓。那一时的烜赫,在历史上留下了什么有价值的东西呢!


诗人没有让自己的感情沉浸在对历史的凭吊之中,他把目光又投向大自然,投向那不尽的江水:“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三山”在金陵西南长江边上,三峰并列,南北相连。陆游《入蜀记》云:“三山,自石头及凤凰山望之,杳杳有无中耳。及过其下,距金陵才五十余里。”陆游所说的“杳杳有无中”正好注释“半落青天外”。李白把三山半隐半现、若隐若现的景象写得恰到好处。“白鹭洲”,在金陵西长江中,把长江分割成两道,所以说“一水中分白鹭洲”。这两句诗气象壮丽,对仗工整,是难得的佳句。


李白毕竟是关心现实的,他想看得更远些,从六朝的帝都金陵看到唐的都城长安。但是,“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这两句诗寄寓着深意。长安是朝廷的所在,日是帝王的象征。陆贾《新语·慎微篇》曰:“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月也。”李白这两句诗暗示皇帝被奸邪包围,而自己报国无门,他的心情是十分沉痛的。“不见长安”暗点诗题的“登”字,触境生愁,意寓言外,饶有余味。相传李白很欣赏崔颢《黄鹤楼》诗,欲拟之较胜负,乃作《登金陵凤凰台》诗。《苕溪渔隐丛话》、《唐诗纪事》都有类似的记载,或许可信。此诗与崔诗工力悉敌,正如方回《瀛奎律髓》所说:“格律气势,未易甲乙。”在用韵上,二诗都是意到其间,天然成韵。语言也流畅自然,不事雕饰,潇洒清丽。作为登临吊古之作,李诗更有自己的特点,它写出了自己独特的感受,把历史的典故,眼前的景物和诗人自己的感受,交织在一起,抒发了忧国伤时的怀抱,意旨尤为深远。


(袁行霈)


日背古诗词 | 提升记忆,妙趣多(43)《登金陵凤凰台》

#挑战30天在头条写日记#


读诗品词,润色人生


《登金陵凤凰台》


唐•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如何理解记忆?


诗题:登金陵凤凰台。


金陵:今江苏南京市。凤凰台:故址在今凤凰山上,相传在南朝刘宋元嘉年间有凤凰集于此山,因筑此台。


此诗是唐玄宗天宝年间(742-756),



诗词解析


一二句: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字面意思:凤凰台上,曾有凤凰游。如今凤去台空,只剩江水依旧。


开头两句写凤凰台的传说。揭示出曾经的繁华已一去不复返,只有江水自流这大自然永恒的存在。


三四句: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字面意思:吴国宫殿的花花草草,早已遮没荒凉小路,再看晋代多少豪门世族也已变成了荒冢古丘。


吴宫:三国时孙吴所建宫殿。


晋代:指东晋,南渡后建都于金陵。衣冠:指当时的豪门世族。古丘:古墓。



五六句: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字面意思:三山矗立云雾间若隐若现,如半落在青天外,长江被白鹭洲分成两道绿水,各自流淌。


三山:山名,在南京西南,有三峰并列,南北相连。


白鹭洲:古代长江中的沙洲,因洲上多聚白鹭而得名。


诗人写远眺金陵所见的若隐若现、如有还无的景象:三山一半被云雾遮在天外,江中的白鹭洲把长江水一分为二。


七八句: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总是因为那浮云遮蔽了太阳,看不见京都长安不觉使人心中忧伤。


浮云蔽日:以“浮云”比奸邪,以“日”喻君。喻奸臣当道,障蔽贤良。


《古诗•行行重行行》:“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


末联


全诗赏析


李白所写的七律不多,此诗则是太白诗中的名篇。


李白受谗,被赐金放还后,仍心系长安,也希望自己能见用于世。南游金陵,登凤凰台,见景生情。


后人曾说此诗是李白模仿崔颢《黄鹤楼》之作。这种说法不为准确。应该说二诗各有千秋,各擅胜场。


此诗


“台”字飞花令,诚邀各位师友围观。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古台摇落后,秋日望乡心。


孤灯闻楚角,残月下章台。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邀我登云台,高揖卫叔卿。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梁台歌管三更罢,犹自风烟九子铃。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轮台城头夜吹角,轮台城北旄头落。


扶苏带你学诗词,提升记忆妙趣多


《登金陵凤凰台》李白千古绝唱,忧国感怀愁绪满腔



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遮望眼,长安不见使人愁,


《登金陵凤凰台》


白话译文:

传说凤凰台上曾经有凤凰来此悠闲地畅游,如今凤去台空只有江水依旧在奔流。


吴国宫殿的芳草鲜花掩埋了荒凉的小径,晋代多少王侯贵族已变成了荒冢古丘。


三山云在雾中若隐若现好像落在青天之外,江水被白鹭洲分成二条河流。


那些悠悠浮云总是遮蔽着太阳的光辉,登高却不见长安城,那么不让人内心沉痛而忧郁。




凤凰台雄姿


诗的鉴赏:

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观古阅今,统览四海于一瞬之间,他的诗超然物外,挥洒自如,诗人以浑厚博大气势,敏睿的思维和高妙绝伦的艺术见解,超凡脱俗的艺术魅力跃然诗里行间,足见其核心部分与精神内涵。


诗的结尾“总为浮云遮望眼,长安不见使人愁。”一语双关,用浮云蔽日形客谗臣、奸邪小人总是围在皇帝身边令人窒息。


全诗语言流畅,不加雕饰,潇洒清丽。作为登临吊古之作,李白把历史的典故和眼前的景物和自己的感受交织在一起,抒发了忧国时势的感怀,叹息长安不见使人愁。


拙笔写古诗,回眸中华传统博大精深文化。



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遮望眼,长安不见使人愁,


《登金陵凤凰台》


白话译文:

传说凤凰台上曾经有凤凰来此悠闲地畅游,如今凤去台空只有江水依旧在奔流。


吴国宫殿的芳草鲜花掩埋了荒凉的小径,晋代多少王侯贵族已变成了荒冢古丘。


三山云在雾中若隐若现好像落在青天之外,江水被白鹭洲分成二条河流。


那些悠悠浮云总是遮蔽着太阳的光辉,登高却不见长安城,那么不让人内心沉痛而忧郁。




凤凰台雄姿


诗的鉴赏:

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观古阅今,统览四海于一瞬之间,他的诗超然物外,挥洒自如,诗人以浑厚博大气势,敏睿的思维和高妙绝伦的艺术见解,超凡脱俗的艺术魅力跃然诗里行间,足见其核心部分与精神内涵。


诗的结尾“总为浮云遮望眼,长安不见使人愁。”一语双关,用浮云蔽日形客谗臣、奸邪小人总是围在皇帝身边令人窒息。


全诗语言流畅,不加雕饰,潇洒清丽。作为登临吊古之作,李白把历史的典故和眼前的景物和自己的感受交织在一起,抒发了忧国时势的感怀,叹息长安不见使人愁。


拙笔写古诗,回眸中华传统博大精深文化。:


【本文标题和网址】登金陵凤凰台所表达的情感(登金陵凤凰台情感赏析) http://www.shijiazhuangseo.cn/qingganwanhui/2725.html
内容更新时间(UpDate): 2023年05月23日 星期二

  • 关注微信

猜你喜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