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十佳情感网 > 情感句子 >

李商隐锦瑟表达什么情感

近期很多网友提问:李商隐锦瑟表达什么情感,小编整理了相关方面的答案,给大家做一个参考,

【温馨提示】本文共有15772个字,预计阅读完需要40分钟, 内容均可免费复制哦!


目录:

诗词杂谈|李商隐的《锦瑟》到底想表达什么?

煮酒君“诗词杂谈“系列文章第3期:李商隐的《锦瑟》到底想表达什么?


李商隐是晚唐诗坛中的巨擘,文坛上把他和李白、李贺并称为唐诗“三李”,和温庭筠、段成式并称为“三才子”,又把他和杜牧并称为“小李杜”。


李商隐的诗以善用典故、巧于比兴著称,具有独特的风格和艺术魅力。但也因他的诗用典含蓄,寄托深远,许多典故晦涩难解,讳莫如深,长期受到人们的曲解。元代诗人由此感慨道“诗家总爱西昆好,只恨无人作郑笺”,清代的王渔洋也说“一篇锦瑟解人难”。


李商隐,字义山,河南沁阳人。他出生于没落的贵族世家,十岁丧父,生活贫苦,自幼和寡母相依为命。为了贴补家用,他少年时曾"佣书贩舂",替别人抄书挣钱。


对于这段年少时的贫苦经历,他在《祭裴氏姊文》中自叙道“某年方就傅,家难旋臻,躬奉板舆,以引丹旐。四海无可归之地,九族无可倚之亲”。后来他得到令狐楚的赏识,十六岁时做了他的幕僚。


二十五岁时,李商隐在令狐楚之子令狐绹的帮助下中了进士。令狐楚去世后,李商隐娶了令狐家政敌“李党”泾原节度使王茂元的女儿,因此被令狐家视为忘恩负义。从此在牛李党争的夹缝中,在晚唐波谲云诡的政治环境中,“左右不逢源、里外不是人”,一生沉郁,最后潦倒而死,年仅四十七岁。


《锦瑟》作为李商隐的代表名作,以含意隐晦、意境朦胧著称,历来被众诗家视为难解的迷诗。从宋朝至今,千载以来,关于《锦瑟》主旨解读的说法不下数十种,众说纷纭,未有定论。其中就有爱情说、悼亡说、怀人说、自伤说、咏物说、政治诗说等诸多说法,俨然成为文学界的“哥德巴赫猜想”。


其实不论何种说法,《锦瑟》的意蕴深远、用词典美,不同的人读之也会有不同的感受,正如作家王蒙所说的“情种从《锦瑟》中痛感情爱,诗家从《锦瑟》中深得诗心,不平者从《锦瑟》中共鸣牢骚,久旅不归者吟《锦瑟》而思乡垂泪。”


从内容上看,《锦瑟》的首尾两联遥相呼应,意思上并不难解。


首联“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中以“锦瑟”二字起首,瑟为古代一种常见的弦乐器,瑟上绘纹如锦,故称锦瑟。根据《汉书·郊祀志》记载:“泰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琴,悲,帝禁不止,故破其瑟为二十五弦。”可见瑟的音色是凄清而哀怨的,诗人在历经半世浮沉后,偶然间鼓动弦琴。琴音凄凉哀怨,如诉如泣,顿时勾起诗人对前尘往事、逝水年华的无线追思,以致诗人反倒要埋怨起锦瑟的无故多弦。


首联若是翻成白话文,大致可以理解为:锦瑟呀,你为何会有五十根弦呢?我弹奏的每弦每节都引起我对已逝年华的追忆。


颔联和颈联的两句之所以难解,是因为诗人用了四个在时空画面上毫无联系的典故,组成一组有象征意韵的物象,并由这种物象折射传达出诗人对社会人生的心灵感悟,形成一组有特殊韵味的心象。


诗人分别用了“庄周梦蝶”、“望帝化鹃”、“鲛人珠泪”和“蓝田玉烟”四个典故。


“庄周梦蝶”的故事人所周知,李商隐化用此典,以庄周自喻,却迷恋"晓梦"(好梦)之虚幻和短暂,使人联想起纳兰性德的“梦好难留,诗残莫续,赢得更深哭一场”。


“望帝化鹃”的典故则见于《华阳国志》和《太平御览》中。


相传望帝是西周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有一个叫鳖灵的人因治水有功,受到望帝的重用。后来望帝因为爱上了鳖灵的女人而互起争执,望帝羞愧之下,遂禅位于鳖灵,从此隐居深山,化为杜鹃鸟,暮春啼哭,口中流血,其声哀怨。李商隐化用此典故,表达了他内心的哀怨和悲切,更使整首诗变得缠绵悱恻。


“鲛人珠泪”的典故出自于晋人张华的《博物志》。


据载:“南海外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织绩,其眼能泣珠。”鲛人泣泪,颗颗成珠,可以想象在月色皎洁的夜晚,诗人泣泪成珠的伤感之情,本该是月满珠圆,却有沧海遗珠之恨。


“蓝田玉烟”的典故中,蓝田本是地名,在今天的陕西省,以盛产美玉出名。日光绚照之时,玉气冉冉上升,远看似有,近看则无,一片缥缈朦胧的景象。唐代的司空图在《与极浦书》中引戴叔伦的话说道:“诗家不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诗人化用此典,正是象征着美好的事物玉上的烟一样,可望而不可即,使人联想起"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碎。”


《锦瑟》创作于李商隐逝世前不久,此时的李商隐历经丧妻之痛,仕途沉郁,回首前尘往事,不免怅然若失。《锦瑟》实际上是他晚年对自己人生经历的一次大总结,不只是单纯的爱情诗或者悼亡诗。


它的情感丰富,意蕴深远之处使每个人都心有戚戚焉,找到共鸣之处。因此虽用典晦涩,却能流传千古。


此文为煮酒君“诗词杂谈“系列文章第3期,头条号独家文章,不得转载。


李商隐《锦瑟》到底是写什么?为什么有人读不懂还说它好?

李商隐《锦瑟》,是小楼最喜欢的唐诗,没有之一。


一般来说,好诗讲究语言浅近、韵味悠长,而李商隐的《锦瑟》,几乎句句用典,且语言晦涩难懂,更要命的是,即使你搞懂了每个典故的意义,弄清楚了每个字词的意思,依然不明白李商隐到底想表达什么,所以便流传下了“一篇《锦瑟》解人难”这样的评语。


虽然《锦瑟》难懂,但在其文字背后,似乎蕴藏着某种动人心魄的美,吸引读者不断去追寻,不断去探索,最终沉沦在李商隐构建的文字幻境中不可自拔。


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一、关于《锦瑟》主题的五种主要观点

《锦瑟》这首诗虽难懂,但它太美了,所以历代文人学者都曾尝试注解此诗,《李商隐诗歌集解》中,关于此诗的笺评多达二十多页,在这些笺评中,关于《锦瑟》的主题主要有以下五种观点:


1、怀人说


这种观点出现得最早,北宋史学家刘颁在其《中山诗话》中说:“李商隐有《锦瑟》诗,人莫晓其意,或谓是令狐楚家青衣名也。”青衣就是奴婢,也就是说,锦瑟是令狐楚家的一个奴婢,这首诗是追忆李商隐与“锦瑟”的一段感情。


将题之“锦瑟”说成是令狐楚家的奴婢,恐怕是臆说,没有根据。清代纪晓岚则认为此诗李商隐追忆他与一位无名女子的恋情,“盖始有所欢,中有所限,故追忆之而作”。


2、咏瑟说


宋人黄朝英《靖康缃素杂记》中说:


山谷道人读此诗,殊不晓其意,后以问东坡,东坡云:此出《古今乐志》,云:“锦瑟之为器也,其弦五十,其柱如之,其声也适、怨、清、和。”案李诗,“庄生晓梦迷蝴蝶”,适也;“望帝春心托杜鹃”,怨也;“沧海月明珠有泪”,清也;“蓝田日暖玉生烟”,和也。一篇之中,曲尽其意。

即是说,宋朝的大诗人黄庭坚读《锦瑟》时,也是读不懂,便向苏轼请教,苏轼说,这首诗就是写瑟的,瑟有适、怨、清、和四种音调,中间四句诗就是分别写这四种音调的。


这种观点曾有很多人附和,到明代王世贞,他也认为“作适、怨、清、和解甚通”,但是这么一解,诗就死了,诗的意味无全丧失了,“然不解则涉无谓,既解则意味都尽”。


当然,也有很多人反对这种观点。明人胡应麟说:"宋人认作咏物诗,以适、怨、清、和字面附会穿凿,遂令本意懵然。且到‘此情可待成追忆’处,更说不能。"就是说用适、怨、清、和来解中间两联,本就有穿凿附会之嫌,到最后两句,咏瑟说更说不通。


3、悼亡说


最早提出悼亡说的是明末清初的钱龙惕,朱彝尊也很赞同这种观点,他说:


此悼亡诗也。意亡者善弹此,故暏物思人,因托物起兴也。瑟本二十五弦,一断而为五十弦,故曰“无端”也,取断弦之意也。“一弦一柱”而接“思华年”三字,意其人二十五而殁也。

故人常以琴瑟喻夫妻,断弦即妻子死去,朱彝尊的分析颇为独到,不过,李商隐的妻子并不是二十五岁逝世。


清代诗人钱良择在其《唐音审体》中进一步阐发这种观点:


此悼亡诗也。《房中曲》云:“归来已不见,锦瑟长于人”,即以义山诗注义山诗,岂非明证?锦瑟当是亡者平日所御,故睹物思人,因而托物起兴也。集中悼亡诗甚多,所悼者疑即王茂元之女。旧解纷纷,殊无意义。

钱良择认为,《锦瑟》是一首悼亡诗,悼念的可能就是李商隐的妻子(王茂元之女),锦瑟便是亡妻平日里的常用之物,李商隐睹瑟思人,托瑟起兴。钱良择还举了李商隐悼念亡妻的诗《房中曲》作证,《房中曲》中就有“锦瑟”二字,似乎成为悼亡说的明证。


李商隐雕像


4、自伤身世说


这种观点认为,这首诗是李商隐回顾人生时的感伤之作。


清代叶矫然《龙性堂诗话初集》中指出:此诗“分明是义山自悔少年场中,风流摇荡,到今始知有情皆幻,有色皆空也。”这种观点将《锦瑟》的内容局限在对少时情色风流的忏悔,大大降低了整首诗的涵盖面。


《唐诗鼓吹评注》中说:“详玩‘无端’二字,锦瑟弦柱当属借语,其大旨则取五十之义。无端者,言岁月忽已晚也,玩下句自见。顾其意言所指,或忆少年之艳冶,而伤美人之迟暮;或感身世之阅历,而悼壮夫之,则未可以一辞写也。”

总结起来,自伤身世说是说李商隐的这首《锦瑟》,是李商隐回顾自己的人生时,感叹年华逝去,而自己怀才不遇,一事无成。


5、诗集序说。


据说,有一个宋刻本的李商隐诗集,第一首就是《锦瑟》,因此有人认为,这首诗是李商隐自题其诗集以开卷,是他诗集的序。何焯《义门读书记》中引程湘衡语说:“此义山自题其诗以开集首者。”


钱钟书先生在《管锥篇》《谈艺录》等书中继续阐发这种观点,认为这首诗借物拟象,说明写诗的技巧和心法: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是说“年华已逝,篇什犹留,毕生心力,平生欢戚,清和适怨,开卷历历。”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这一联是说作诗之法。“心之所思,情之所感,寓言假物,譬喻擬象,如飞蝶徵庄生之金逸兴,啼鹃见望帝之沉哀,均义归比兴,无取直白。举事宣心,故‘托’,旨隐词婉,故易‘迷’。”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这一联是说诗的风格或境界。“‘珠有泪’,以见难虽化珠圆,仍含热泪,已成珍玩,尚带酸辛,具宝质而不失人气。‘暖玉生烟’,此物此志,言不同常玉之坚冷。喻已诗虽琢炼精莹,而真情流露,生气蓬勃,异于雕绘夺情,工巧伤气之作。”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最后一联说的是“前尘回首,怅触万端”。


钱钟书先生的这种解读,颇为新颖独到。


二、李商隐《锦瑟》是对人生总体情境的感受

除了以上五种观点,还有人说《锦瑟》是伤唐王朝衰萎的,有人说是寄托牛李党争的,诸说纷呈。


上述诸诗,读起来都有些道理,但都缺乏足够的证据,难以让人彻底让人信服。


这首诗如此难解,于是便有人认为李商隐是在故弄玄虚。清人黄子云就说:“必当日獭祭之时,偶因属对工丽,遂强题之曰‘锦瑟无端’,原其意亦不自解,而反弃之卷首者,欲以欺后世之人。”


说这首诗是李商隐平日翻书用典时,偶然得工丽之句,但自己也不明白是什么意思,把它放在卷首,是用来欺骗后世之人。


事实上,我们之所以读不懂李商隐的这首诗,是因为我们太执著于去落实每个字的意思,太执著于追寻诗所写的具体情境,太执著于去确认诗中表达的具体情感。


而李商隐的很多诗,写的只是一种感受,而不是具体的某人、某事、某情。


葛兆光先生在这一点上说得很透彻,他说:“李商隐诗歌语言试图表现的是一种内在的感受,而不像盛中唐诗人试图表达的是心中的感情,感情往往是明晰的指向性的,喜怒哀乐表达起来比较容易,读者阅读时也能从字面上理解,而感受则深藏不现,连自己也不易捕捉,所以只能朦胧地表现,靠读者自行体验,因此表现的语言也常常是虚化的。往往显得不知所云,缺乏固定指涉对象。”


《锦瑟》所传达的感受,其实在它的文本中便指明了方向,诗中的“无端”、“惘然”便是感受的倾向,这种感受是无来由的,是复杂莫名的,是模糊不清的;“思华年”、“追忆”便是感受的指向,诗中的感受是指向人生的回忆,但不是具体事件的回忆,而人生总体的追忆。


李商隐的《锦瑟》,要表达的便是对人生总体情境的难以名状的感受。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诗以锦瑟起兴,锦瑟是全诗的背景音乐,诗人在锦瑟无比哀怨的音乐中,生发出对整个人生伤感莫名的感受。


庄生晓梦迷蝴蝶,是人生的痴迷;望帝春心托杜鹃,是人生的执念;沧海月明珠有泪,是一种美丽而哀伤的感受;蓝田日暖玉生烟,是一种温暖却虚无的感受。


李商隐用精巧的典故,精美的语言,织成一张美丽的网,网住了回首人生时种种复杂莫名的感受,此中种种,说不清,道不明,所以诗人最后只叹“惘然”。


当我们回首人生时,我们的内心恐怕不是喜怒哀乐这样具体的情感,而是五味杂陈,各种各样的感受涌上心头,这样复杂的感受,很难用一个准确的词语表达出来,而李商隐,他将这些感受都隐藏在这首诗中了,只待我们再读之时,将其回味出来。


二、为什么有人读不懂还说好?

即使我们已经明白李商隐的这首《锦瑟》是写对人生总体情境的感受,但对具体诗句的解读,依然很难明确,每一句是传达怎样的感受,依然很清晰界定,上述我对具体诗句的感受,只是个人一时之感受,未必准确。


那么,这么含糊不清,意义不明的诗,为什么还会有那么多人喜欢?为什么还会被奉为经典呢?


首先,即使我们读不懂,但我们依然会被其优美的文辞吸引。


《锦瑟》一诗的语言,实在是太美了,尤其第三联,其对仗之精工,意境之优美,古诗词中无有过者。连觉得李商隐在欺骗世人的黄子云,也不得不承认此诗词句工丽。


其次,正是因为难懂,所以诗的理解空间大。


《锦瑟》之难懂,是因为它抽离了具体情境,同时采用象征隐喻的手法,将诗中的感受模糊化,这样一来,诗的诠释空间也变大了,我们不用费尽心思去想诗原本想表达什么意思,而是可以自由地用他美丽的诗句来抒发我们的感受。


在《锦瑟》一诗中,诗有了更大的生命力,有了更丰富深沉的美,也许我们在某时某刻,突然产生了“沧海月明珠有泪”的感受,或在异时异刻,产生了“蓝田日暖玉生烟”的感受,这时诗真正在我们生命中活了过来,而不是在书本中供我们膜拜。


所以《锦瑟》是一首可以让我们读一辈子的诗,这是别的诗做不到的。


梁启超先生说:“义山的《锦瑟》、《碧城》、《圣女祠》等诗,讲的是什么事,我理会不着。……但我觉得他美,读起来令我精神上得一种新鲜的愉快。须知美是多方面的,美是含有神秘性的。我们若还承认美的价值,对于此种文字,便不容轻易抹煞。”(《中国韵文内所表现的情感》)


文 | 谢小楼


精读《唐诗三百首》086:李商隐《锦瑟》


李商隐的《锦瑟》到底表达了什么意象?这首诗你读不懂就对了

要说盛唐时期有李白杜甫,那么晚唐庆幸有李商隐!李商隐的这首《锦瑟》太有名了, 我们大家都会背。那么《锦瑟》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是什么?我们如何评价《锦瑟》这首诗呢?它在璀璨如星河的大唐诗中能占据一席之地么?诗经女孩带你一起来看。


一、《锦瑟》的背景

晚唐时期,在郑州荥阳一户普通的官宦人家里,有一位叫作李嗣的县令正在教孩子识字。这个2岁儿童叫做“商隐”,字“义山”。父母给他取名“商隐”,大概是要他像秦汉时期著名的隐士商山四皓一样,德才兼备,光宗耀祖吧。


李商隐年少时受令狐楚的照顾,考了5次终于中了进士。令狐楚离世后,他告别了长安,做了王茂元的女婿,娶了一位贤妻。


当时晚唐有牛党李党一争,他少年恩师令狐楚属于牛党,而王茂元属于李党,这让李商隐背上了个骂名。838年,李商隐参加授官考试,结果在复审中被除名。第二年,他虽通过考试,但仅得了秘书省校书郎这样的职位,转眼就被调任弘农县蔚。昔日的恩人子弟已经官至宰相,自然是打击报复他这位忘恩负义的李党了。


843年,他的岳父王茂元也死了。这时候李商隐已经三十而立,还拖家带口,他无视众口铄金,抱着简历再次站在了人才市场。李商隐有才基本上不会失业,但是能干多久取决于他的老板能活多久。这次他刚找到工作不久,自己的老板武宁军节度使卢弘(他的父亲是著名诗人卢纶,写“大雪满弓刀”的那位)死了。他再次失业。


这时候的李商隐真的是心如死灰了吧。可是屋漏偏逢连夜雨,他突然接到消息,自己的媳妇也病故了,让他马上回家。李商隐与媳妇王氏感情深厚,回想自己几十年的经历,不禁潸然泪下写下此诗。


以上就是《锦瑟》这首诗的背景。那么,《锦瑟》一诗到底说了什么呢?我们接着往下看。


二、《锦瑟》的赏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诗经女孩这里提前说一下,有些诗越解释清晰,而有些诗就是还不如不解释呢。像诗经里的《蒹葭》、李商隐的这首《锦瑟》,都属于后者,我们只读它的意境就觉得很美了,至于怎么理解其实不那么重要了。但是还是要说一下大致意思的。


诗的首联以幽怨悲凉的锦瑟起兴。锦瑟:装饰华美得瑟。瑟:拨弦乐器,通常二十五弦。无端:犹何故。怨怪之词。五十弦:这里是托古之词。意思是精美的瑟为什么竟有五十根弦,一弦一柱都叫我追忆青春年华。这一段借助对形象的联想来显现诗人内心深处难于直抒的千般情怀以及诗人沧海一世所有不能明言的万种体验,点明“思华年”的主旨。


第二联,“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这里有两个典故,必须说一下。“庄生梦蝶”说的是战国人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胡蝶。比喻梦中乐趣或人生变化无常。“望帝化鹃”是说一个叫杜宇的成了蜀国的国王,号望帝。望帝当国王的时候,很关心老百姓的生活,死了仍然惦念百姓的生活,每到清明、谷雨、立夏、小满,就飞到田间一声声地鸣叫。人们因此又把杜鹃叫做杜宇、子规、催归。


这里诗人赋予典故以新的喜悦哲理,“晓梦”:青春美梦,年轻时立下的宏伟大志,色彩斑斓的喜悦理想。“迷”迷恋,沉溺也不放弃,不可割舍,不懈地追求喜悦。这句是说庄周翩翩起舞睡梦中化为蝴蝶,望帝把自己的幽恨托身于杜鹃。诗人为了的理想进行了不懈追求,无奈却挣扎于牛党李党的争夺之中,左右为难郁郁不得志,到头来只是一场梦,只能像望帝一样托付于杜鹃。


第三联,又是好几个典故,珠有泪,据《博物志》记载:“南海外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绩织,其眼泣则能出珠。” “蓝田”据《元和郡县志》记载:“关内道京兆府蓝田县:蓝田山,一名玉山,在县东二十八里。”珠生于蚌,蚌在于海,每当月明宵静,蚌则向月张开,以养其珠,珠得月华,始极光莹。这就是美好的民间传统之说。泪以珠喻,自古为然,鲛人泣泪,颗颗成珠,亦是海中的奇情异景。如此,皎月落于沧海之间,明珠浴于泪波之界,在诗人笔下,已然形成一个难以分辨的妙境。


第二、三联一共用了四个典故,呈现了不同的意境和情绪。庄生梦蝶,是人生的恍惚和迷惘;望帝化鹃,包含苦苦追寻的执著;沧海鲛泪,具有一种阔大的寂寥;蓝田日暖,传达了温暖而朦胧的欢乐。诗人从典故中提取的意象是那样的神奇、空灵,他的心灵向读者缓缓开启,华年的美好,生命的感触等皆融于其中,却只可意会不可言说。诗经女孩词穷了,没文化了,只能说好美。


诗的尾联是一种总结和回应,“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此情”总揽所抒之情:“成追忆”则与“思华年”呼应。“可待”即“岂待”,说明这令人惆怅伤感的“此情”,早已迷惘难遣,此时更令人难以承受。此时此景为什么要现在才追忆,只是当时的我茫茫然不懂得珍惜。这句采用反问递进句式加强语气,结束全诗。


三、《锦瑟》的历史地位

我们如何评价《锦瑟》这首诗,他在璀璨如星河的大唐诗中能占据一席之地么?


答案是太能了。如果不是李商隐,晚唐的诗估计没有那么绚丽。如果说李杜开创了盛唐诗歌的序幕,李商隐的诗就把节奏带向了高潮。无论是“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还是“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亦或是“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李商隐都把唐诗拉伸了一个高度。


就拿这首《锦瑟》来说,看似咏物,实则无物。全诗词藻华美意境深沉,通篇运用联想与想象,把听觉的感受,转化为视觉形象,以片段意象的组合,创造朦胧的境界,传达出最真挚的情感。你说你读懂了,好像又没懂。你说你没懂,可是读一遍又觉得懂了。


金代元好问说《锦瑟》:“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瑟怨华年。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一方面,我们遗憾着“独恨无人作郑笺”,巴不得有能人站出来,替我们把李商隐的诗讲清楚;另一方面,我们又觉得“未许人笺锦瑟诗”,害怕越解释越糊涂,今人整理了好多此诗的解释和意义,你们究竟信哪一种呢?


所以我们知道,《锦瑟》这首诗很美,它是晚唐时期诗歌的代表作,也是中国朦胧诗的代表作,就足够了。你们说呢?


《锦瑟》抒发了李商隐从“凌云一寸心”到暮年功业无成的苦痛心情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开成二年(837)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李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他是晚唐杰出的诗人,与杜牧齐名,世称“小李杜”。所作咏史诗多托古以讽时政,无题诗很有名。擅长律绝、富于文采、构思精密、情致婉曲,具有独特风格。


锦瑟


(唐代)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这首诗以“锦瑟”为题,却不是咏锦瑟的。诗人此时年近五十,已值暮年。他追思年华虚度,功业无成,怀才不遇,仕途坎坷,因而以“锦瑟”起兴,抒发了自己一生的不幸遭遇。


诗的第一联是起兴。因为见到锦瑟有五十根弦,联想到自己已经虚度五十个春秋,发出“一弦一柱思华年”的感叹,给人一种凄凉悲怨的感觉。


中间两联,围绕着怀才不遇这个中心,引经据典,从几个不同的侧面,反复抒写理想破灭、抱负难展的深沉感触和无限遗恨。


“庄生晓梦迷蝴蝶”:传说庄周曾经梦见自己化成蝴蝶翩翩起舞。这句表示自己华年往事如同庄周梦蝶一样,成为消逝的幻影。(庄生,即战国时的思想家庄周;晓梦,白日做梦;胡蝶,即蝴蝶;迷,兼有迷茫、迷失之意。)


“望帝春心托杜鹃”:相传古代蜀国有个叫杜宇的人,做了君王,号称望帝。死后灵魂化为子规,即杜鹃鸟,鸣声凄厉哀怨,啼血方止。这句则比喻对失去了的美好东西的思念和感伤。(春心。春情萌动之心。)


“沧海月明珠有泪”:传说沧海月明时,南海鲛人会落下晶莹光润的珠泪,泣泪而成珠。这句意思说,被遗弃大海里的明珠,在阳光照射下晶莹闪亮,有如鲛人的眼泪,隐喻诗人怀才不遇的悲哀。


“蓝田日暖玉生烟”:蓝田日照中,美玉幻化出可望而不可即的玉烟。这句比拟自己半生追求的理想,好像良玉上的烟,近于虚无。(蓝天,在今西安市蓝天县,产美玉。)


最后一联,写伤逝的情感总也会成为记忆中的点滴,只是在当日,却已叫人无限惘然。“此情” 是指上述种种迷茫惆怅之情;“ 惘然 ”是惆怅的样子。 “可待”是“可以等到将来”的意思,也可理解为此情此景是可以等到将来再追忆的,只是那时就会令人不胜怅惘了!


全诗含蓄深沉、情真意切、对仗工整、意境朦胧。在表达浓重的凄婉、迷惘情绪时,借助于比兴、象征、用典等多种艺术手法,语言音律也清丽铿锵。


李商隐的《锦瑟》,您认可是悼亡诗吗?谈一谈我的理解

(全文共3000字,读完大约需要8分钟,如果您暂时没有时间,建议先收藏哦)


李商隐的《锦瑟》,是文化史上公认的难解之诗,诗家素有“一篇《锦瑟》解人难”的慨叹。


很多人认为,这是一首悼亡诗。


我以前也是同样的观点。


不过,近两天我和几位朋友讨论比兴手法的时候,谈到了这首诗,让我有了一些新的理解。


今天分享给大家。


如果您觉得我说的有道理,欢迎点个赞;如果您觉得我说的没道理,也欢迎您指出。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这首诗的写作背景不详,不过普遍认为这是李商隐晚年所作。




古瑟


  • 1、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无端,何故,是怨怪之词。


这两句话的字面意思是:锦瑟何故竟有五十弦,一弦一柱都叫我回忆青春年华。




开篇就充满了争议。


瑟,一般只要二十五弦,为什么诗人要说五十弦?


历来主要有两种解释:


(1)断弦之说,诗人是在妻子去世以后所写,暗示了诗人对妻子的怀念。


(2)“五十弦”暗喻诗人接近五十岁,这是比兴句,引起后面对青春年华的回忆。


这两种观点的对与错,我不展开讲,只谈一谈我对“五十弦”的理解,供您对比参考。


我认为,“五十弦”是借用典故,并不是指瑟的弦数。


典故出自《史记》(封禅书):“太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止,故破其瑟为二十五弦。”后来常用“五十弦”指悲哀的乐曲、音乐。


您看,如果我们把“五十弦”理解为悲哀的乐曲,那么这两句话的意思是:锦瑟的声音何故要这么悲哀呢?一弦一柱都让我想起自己的青年时代。


从这里我们可以判断出,诗人的青年时代是充满悲哀的。


诗人听到了悲哀的瑟声,不禁想起了自己悲哀的青年时代。


这是触物生情,但并不是比兴句,因为这里没有比喻,这是以物起兴。


从行文的脉络来分析,我们可以肯定,下文应该主要描写诗人的青年时代是如何悲哀的。


我们来读颔联。




蝴蝶




  • 2、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我们直接看典故。


(1)庄生梦蝶。


源自《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


诗人为什么认为庄子迷上了蝴蝶?


因为 “自喻适志与”,蝴蝶能让庄子感到愉快和惬意。


可见,蝴蝶是一个美好的事物,让庄子着迷,于是他在梦中追求。


联系前两句我们可以判断,诗人听到了瑟声,仿佛回到了自己的青年时代,也和庄子一样迷上了一个美好的事物。


诗中的“晓”字,我认为有“早”的意思,也就是说,诗人很早就迷上了一个美好事物。


(2)望帝化鹃。


望帝为什么会化作杜鹃?


这个典故版本太多,有因为爱情,因为百姓等等。


我在这里采纳《四川通志》的说法:“望帝自逃之后,欲复位不得,死化为鹃。”


这里的“春兴”,表面上是指爱情,但是也可以理解成美好的理想。


望帝想要复位的美好理想没有实现,所以他死后化为了杜鹃。


但是奇怪的是,诗人不是用的“化”字,而是用的“托”字。


托,是托付之意。


您看,望帝虽然没有实现美好的理想,但是他放弃了吗?


并没有,而是把理想托付给了杜鹃,希望通过杜鹃啼血哀鸣,能帮他实现理想。


可见,望帝一直在苦苦地追求实现自己的理想。


再结合上一句,可以推断这一句的意思是:诗人为了得到心中的美好事物,正在苦苦地追求。


那么,诗人想要追求的美好事物到底是什么呢?


我们继续读颈联。




沧海月明




  • 3、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蓝田,即今天的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是四大名玉蓝田玉的原产地。


这首诗最难读懂的就是“沧海月明珠有泪”。


为什么它最难读懂?


因为这一句就包含了三个典故:


(1)蚌蛤珠胎,与月亏全。(珠与明月有关)


出自左思的《三都赋》:“蚌蛤珠胎,与月亏全。”


这个典故的意思是,蚌蛤体内的珍珠和月亮的圆缺有关,月圆的时候珍珠就是完整的,月缺的时候珍珠就是残缺的。


我们理解一点就行了:珍珠之所以晶莹剔透,就是因为有明月。


(2)鲛人泣珠。(珠与泪有关)


出自《洞冥记》:“(吠勒国人)乘象入海底取宝,宿于鲛人之舍,得泪珠,则鲛所泣之珠也,亦曰泣珠。”


这个典故的意思是,珍珠,其实是鲛人哭泣的泪珠。


(3)沧海遗珠。(珠与沧海有关)


这个典故被很多人忽略,其实它才是关键。


“沧海遗珠”,原指大海中之珍珠为采珠人所遗漏。后喻人才埋没,不为世人所知。


珍珠


这一句有没有让您叹为观止?


简单七个字,却包含了三个典故,而每一个典故都突出了一个对象,分别是明月、泪和沧海,这三个对象又通过珍珠紧密地串联在一起。


更绝的是,三个典故的糅合,不仅在形式上天衣无缝,而且在内容的表达上也非常准确。


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我们整合一下就可以得出来:沧海里的一颗遗珠,在明月的照射下,晶莹剔透,但是也饱含了泪水。


沧海里的这颗遗珠就是指诗人。


也就是说,诗人在明月的帮助下,具备了才能,却饱含泪水。


明月指什么?


查一查李商隐的资料我们就能知道,他在考取进士之前,就得到了令狐楚的赏识,令狐楚亲授其学,把他培养成了人才。


所以,“明月”就是指令狐楚。


那么诗人这颗珍珠为什么还要饱含泪水?


这也很简单,因为他是沧海中的一颗遗珠,他这个人才没有被朝廷重用。


我们也可以从他的资料中查到,李商隐的应举之路很坎坷,屡次被考官阻挠而失败。


所以“沧海月明珠有泪”的意思是:我在令狐楚的帮助下,已经学有所成,却得不到朝廷重用,心里很悲伤。


读到这里,我只想感叹一句,高手真的可以为所欲为。


蓝田县千年古刹




(4)我们接着读“蓝田日暖玉生烟”。


出自司空图的《与极浦书》,戴叔伦以“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形容可望而不可即的诗景。


您看,李商隐是活用了戴叔伦的这句话。


玉生烟,很好理解,就是指良玉可望而不可即。


那么,“蓝田日暖”应该如何理解呢?


我认为要和前一句的“沧海月明”联系在一起理解。


沧海月明,比喻诗人在远离朝廷的地方,有令狐楚的赏识。


而蓝田,离长安不远,而且“日”,通常比喻帝王,所以“日暖”,比喻在帝王身边。


那么“蓝田日暖”,就是比喻在朝廷为官。


在朝廷为官,为什么良玉可望而不可即呢?


联系上一句,诗人是沧海遗珠,自然渴望到朝廷为官,建功立业。


所以这里的良玉,就是指建功立业的理想。


这就很清楚了,“蓝田日暖玉生烟的意思是:在朝廷为官,建功立业的理想却可望不可即。


那么诗人已经在朝廷为官了,为什么还是不能实现理想呢?


熟悉李商隐背景的朋友都知道了,他身陷“牛李”两党之争的漩涡,无法实现自己的抱负。


我们再回头看颔联:诗人想要得到的美好事物是什么?


很显然,也是指建功立业的理想。


到这里我们就弄明白了,诗人的青年时代为什么充满悲哀?


就是因为他建功立业的理想没有得到实现。


那么他现在已经到了晚年,实现了理想吗?


我们继续读尾联。




蝴蝶


  • 4、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可待,是“岂待”的意思。


只是,是“正是”的意思。


这两句话的字面意思是:这种感情难道是等到追忆的时候才有吗,正是在青年时代就已经怅然失意了。




这两句要读出反问,才能理解诗人此时的感情。


“只是”,古今含义不同,指“正是”。


“只是当时已惘然”表面是说,诗人在青年时代,就已经感到怅然失意。


但是奇怪就在于,为什么诗人现在追忆的时候还是感到悲哀呢?


原因很简单,这说明从青年到现在,诗人一直没有实现他建功立业的理想。


您看,尾联这两句其实是为了表达诗人此刻仍然很悲哀,但是他却用反问把读者的视线转移到了青年时代的惘然。


这种“想表达A,却故意把视线转移到B”的方法,包含了诗意的真谛:含蓄曲折,方见其味。


我们简单梳理一下这首诗的脉络:


首先,诗人听到悲哀的瑟声,想起了自己悲哀的青年时代;


其次,诗人很早就树立了建功立业的理想,并且苦苦地追求;


然后,诗人在令狐楚的帮助下,学有所成,但因为被人阻扰,屡次考不取进士,心里很悲伤,等到考取进士入朝为官以后,却又身陷党争的漩涡,建功立业的理想就在眼前却无法实现;


结尾,直到如今,诗人的理想仍然没有实现,心里很痛苦。


以上就是我对这首诗的理解。


欢迎大家批评指正哦。




我是沉于古诗,如果您喜欢,欢迎关注我,我每天都会为您解读一首古诗。


(全文共3000字,读完大约需要8分钟,如果您暂时没有时间,建议先收藏哦)


李商隐的《锦瑟》,是文化史上公认的难解之诗,诗家素有“一篇《锦瑟》解人难”的慨叹。


很多人认为,这是一首悼亡诗。


我以前也是同样的观点。


不过,近两天我和几位朋友讨论比兴手法的时候,谈到了这首诗,让我有了一些新的理解。


今天分享给大家。


如果您觉得我说的有道理,欢迎点个赞;如果您觉得我说的没道理,也欢迎您指出。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这首诗的写作背景不详,不过普遍认为这是李商隐晚年所作。




古瑟


  • 1、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无端,何故,是怨怪之词。


这两句话的字面意思是:锦瑟何故竟有五十弦,一弦一柱都叫我回忆青春年华。




开篇就充满了争议。


瑟,一般只要二十五弦,为什么诗人要说五十弦?


历来主要有两种解释:


(1)断弦之说,诗人是在妻子去世以后所写,暗示了诗人对妻子的怀念。


(2)“五十弦”暗喻诗人接近五十岁,这是比兴句,引起后面对青春年华的回忆。


这两种观点的对与错,我不展开讲,只谈一谈我对“五十弦”的理解,供您对比参考。


我认为,“五十弦”是借用典故,并不是指瑟的弦数。


典故出自《史记》(封禅书):“太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止,故破其瑟为二十五弦。”后来常用“五十弦”指悲哀的乐曲、音乐。


您看,如果我们把“五十弦”理解为悲哀的乐曲,那么这两句话的意思是:锦瑟的声音何故要这么悲哀呢?一弦一柱都让我想起自己的青年时代。


从这里我们可以判断出,诗人的青年时代是充满悲哀的。


诗人听到了悲哀的瑟声,不禁想起了自己悲哀的青年时代。


这是触物生情,但并不是比兴句,因为这里没有比喻,这是以物起兴。


从行文的脉络来分析,我们可以肯定,下文应该主要描写诗人的青年时代是如何悲哀的。


我们来读颔联。




蝴蝶




  • 2、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我们直接看典故。


(1)庄生梦蝶。


源自《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


诗人为什么认为庄子迷上了蝴蝶?


因为 “自喻适志与”,蝴蝶能让庄子感到愉快和惬意。


可见,蝴蝶是一个美好的事物,让庄子着迷,于是他在梦中追求。


联系前两句我们可以判断,诗人听到了瑟声,仿佛回到了自己的青年时代,也和庄子一样迷上了一个美好的事物。


诗中的“晓”字,我认为有“早”的意思,也就是说,诗人很早就迷上了一个美好事物。


(2)望帝化鹃。


望帝为什么会化作杜鹃?


这个典故版本太多,有因为爱情,因为百姓等等。


我在这里采纳《四川通志》的说法:“望帝自逃之后,欲复位不得,死化为鹃。”


这里的“春兴”,表面上是指爱情,但是也可以理解成美好的理想。


望帝想要复位的美好理想没有实现,所以他死后化为了杜鹃。


但是奇怪的是,诗人不是用的“化”字,而是用的“托”字。


托,是托付之意。


您看,望帝虽然没有实现美好的理想,但是他放弃了吗?


并没有,而是把理想托付给了杜鹃,希望通过杜鹃啼血哀鸣,能帮他实现理想。


可见,望帝一直在苦苦地追求实现自己的理想。


再结合上一句,可以推断这一句的意思是:诗人为了得到心中的美好事物,正在苦苦地追求。


那么,诗人想要追求的美好事物到底是什么呢?


我们继续读颈联。




沧海月明




  • 3、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蓝田,即今天的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是四大名玉蓝田玉的原产地。


这首诗最难读懂的就是“沧海月明珠有泪”。


为什么它最难读懂?


因为这一句就包含了三个典故:


(1)蚌蛤珠胎,与月亏全。(珠与明月有关)


出自左思的《三都赋》:“蚌蛤珠胎,与月亏全。”


这个典故的意思是,蚌蛤体内的珍珠和月亮的圆缺有关,月圆的时候珍珠就是完整的,月缺的时候珍珠就是残缺的。


我们理解一点就行了:珍珠之所以晶莹剔透,就是因为有明月。


(2)鲛人泣珠。(珠与泪有关)


出自《洞冥记》:“(吠勒国人)乘象入海底取宝,宿于鲛人之舍,得泪珠,则鲛所泣之珠也,亦曰泣珠。”


这个典故的意思是,珍珠,其实是鲛人哭泣的泪珠。


(3)沧海遗珠。(珠与沧海有关)


这个典故被很多人忽略,其实它才是关键。


“沧海遗珠”,原指大海中之珍珠为采珠人所遗漏。后喻人才埋没,不为世人所知。


珍珠


这一句有没有让您叹为观止?


简单七个字,却包含了三个典故,而每一个典故都突出了一个对象,分别是明月、泪和沧海,这三个对象又通过珍珠紧密地串联在一起。


更绝的是,三个典故的糅合,不仅在形式上天衣无缝,而且在内容的表达上也非常准确。


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我们整合一下就可以得出来:沧海里的一颗遗珠,在明月的照射下,晶莹剔透,但是也饱含了泪水。


沧海里的这颗遗珠就是指诗人。


也就是说,诗人在明月的帮助下,具备了才能,却饱含泪水。


明月指什么?


查一查李商隐的资料我们就能知道,他在考取进士之前,就得到了令狐楚的赏识,令狐楚亲授其学,把他培养成了人才。


所以,“明月”就是指令狐楚。


那么诗人这颗珍珠为什么还要饱含泪水?


这也很简单,因为他是沧海中的一颗遗珠,他这个人才没有被朝廷重用。


我们也可以从他的资料中查到,李商隐的应举之路很坎坷,屡次被考官阻挠而失败。


所以“沧海月明珠有泪”的意思是:我在令狐楚的帮助下,已经学有所成,却得不到朝廷重用,心里很悲伤。


读到这里,我只想感叹一句,高手真的可以为所欲为。


蓝田县千年古刹




(4)我们接着读“蓝田日暖玉生烟”。


出自司空图的《与极浦书》,戴叔伦以“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形容可望而不可即的诗景。


您看,李商隐是活用了戴叔伦的这句话。


玉生烟,很好理解,就是指良玉可望而不可即。


那么,“蓝田日暖”应该如何理解呢?


我认为要和前一句的“沧海月明”联系在一起理解。


沧海月明,比喻诗人在远离朝廷的地方,有令狐楚的赏识。


而蓝田,离长安不远,而且“日”,通常比喻帝王,所以“日暖”,比喻在帝王身边。


那么“蓝田日暖”,就是比喻在朝廷为官。


在朝廷为官,为什么良玉可望而不可即呢?


联系上一句,诗人是沧海遗珠,自然渴望到朝廷为官,建功立业。


所以这里的良玉,就是指建功立业的理想。


这就很清楚了,“蓝田日暖玉生烟的意思是:在朝廷为官,建功立业的理想却可望不可即。


那么诗人已经在朝廷为官了,为什么还是不能实现理想呢?


熟悉李商隐背景的朋友都知道了,他身陷“牛李”两党之争的漩涡,无法实现自己的抱负。


我们再回头看颔联:诗人想要得到的美好事物是什么?


很显然,也是指建功立业的理想。


到这里我们就弄明白了,诗人的青年时代为什么充满悲哀?


就是因为他建功立业的理想没有得到实现。


那么他现在已经到了晚年,实现了理想吗?


我们继续读尾联。




蝴蝶


  • 4、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可待,是“岂待”的意思。


只是,是“正是”的意思。


这两句话的字面意思是:这种感情难道是等到追忆的时候才有吗,正是在青年时代就已经怅然失意了。




这两句要读出反问,才能理解诗人此时的感情。


“只是”,古今含义不同,指“正是”。


“只是当时已惘然”表面是说,诗人在青年时代,就已经感到怅然失意。


但是奇怪就在于,为什么诗人现在追忆的时候还是感到悲哀呢?


原因很简单,这说明从青年到现在,诗人一直没有实现他建功立业的理想。


您看,尾联这两句其实是为了表达诗人此刻仍然很悲哀,但是他却用反问把读者的视线转移到了青年时代的惘然。


这种“想表达A,却故意把视线转移到B”的方法,包含了诗意的真谛:含蓄曲折,方见其味。


我们简单梳理一下这首诗的脉络:


首先,诗人听到悲哀的瑟声,想起了自己悲哀的青年时代;


其次,诗人很早就树立了建功立业的理想,并且苦苦地追求;


然后,诗人在令狐楚的帮助下,学有所成,但因为被人阻扰,屡次考不取进士,心里很悲伤,等到考取进士入朝为官以后,却又身陷党争的漩涡,建功立业的理想就在眼前却无法实现;


结尾,直到如今,诗人的理想仍然没有实现,心里很痛苦。


以上就是我对这首诗的理解。


欢迎大家批评指正哦。




我是沉于古诗,如果您喜欢,欢迎关注我,我每天都会为您解读一首古诗。


:


【本文标题和网址】李商隐锦瑟表达什么情感 http://www.shijiazhuangseo.cn/qingganwanhui/2641.html
内容更新时间(UpDate): 2023年05月21日 星期日

  • 关注微信

猜你喜欢

最新文章